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波蘭示警台灣2027有危險?專家:這個時間點更關鍵

林仕祥
user

林仕祥

2025-08-07

瀏覽數 2,900+

美中兩大陣營對抗格局已成形,台海情勢也備受矚目。僅為情境配圖,shutterstock
美中兩大陣營對抗格局已成形,台海情勢也備受矚目。僅為情境配圖,shutterstock
00:00
00:00

近年國際地緣局勢變動激烈,美中兩大陣營對抗格局已成形,台海情勢也備受矚目。時任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預測的「戴維森窗口」,示警2027年可能是台灣最危險的時刻,波蘭7月底也加入「戴維森窗口」的呼應行列,凸顯美歐對台海局勢的極端焦慮。但長期研究中共的戰略學者指出,從中共的表述來看,對台灣最危險的時間點不是2027年,而是這個時段。

除了戴維森外,包括美國前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前美軍印太司令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等等,多位美國軍政界人士都相繼呼應,2027年將是台海危機爆發的關鍵節點。這樣的現象甚至延燒至歐洲,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7月底與北約高階將領會談後,也示警中國與俄羅斯最快將於2027年為全球衝突作好準備。但美歐兩造對台海局勢的研判,台灣戰略學者有不一樣的看法。

解放軍2027年目標是練內功,這一年才需警惕

「我們看中共自己的說法,實現建軍百年的奮鬥目標都不涉及武統台灣。」長期研究中共軍政動態的國防院助理研究員亓樂義受訪分析,解放軍2027年的目標是強練內功,而非對外用兵,2027年的目標是在建構「武力犯台的三大基礎要件」,而這些建構工作,例如聯合作戰的機制、軍事智能化……等等,都絕不可能在短短2年內完成。

若非2027年,那哪個時間點才是台灣最值得警惕的時間點?答案或許是2035年。亓樂義指出,其中一個關鍵的觀察指標,是解放軍於2024年成立的「信息支援部隊」。該部隊是從原來的戰略資源部隊抽離出來成立的,目的是建構解放軍全軍共用的網路資訊體系,成形後可為解放軍建立共同作戰圖像,是聯合作戰體系的重要依託,「但這個東西,至少需要10年的功夫,否則不可能建構成功。」

亓樂義說,從軍事能力角度看,解放軍最快2035年可練好內功,那時候對台灣來說是相對風險較高的時候。但兩岸是否發生軍事衝突,最終仍是政治決定,若到時候習近平若改變內心的想法,武統戰爭也不必然會發生;另外,還要看台灣自己的準備狀況、國際的政治環境。換言之,中國是否發動武統仍存在許多變數。

而觀察近期美中雙方的戰略布局,顯示雙方均大力在印太地區塑造對己方有利的戰略態勢。亓樂義分析,美中雙方對島鏈的看法不一,中方視第一島鏈(北起日本、中接台灣、南接菲律賓)為自身生存、發展的關鍵,急迫性高,整體戰略重心向前推,力求突破島鏈封鎖;而美方則視第一島鏈為維護地區與地緣政經秩序的關鍵,一旦鬆動,將嚴重傷害自身利益,採取的做法是強固防守。

第一島鏈北起日本、中接台灣、南接菲律賓。wikimedia commons by DoD

第一島鏈北起日本、中接台灣、南接菲律賓。wikimedia commons by DoD

一方固守一方強推,美中在印太動作頻頻

盤點中國近年來的前推做法,包括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2022年開始圍台軍演、南海島礁軍事化,甚至大型船艦開始「遠海航訓」,兩艘航艦也首度共同穿越第一島鏈,深入西太平洋進行演訓,「因為這個海域是解放軍拒止美國介入的關鍵海域,這一連串動作,目的是確保第一島鏈不被美國所用,」來反制美國對中國的圍堵。

歡慶遠見39週年 訂閱享25折優惠>>>訂兩年送一年 再送超級好書三選二

至於美國,美國已在印太地區成立兩支多領域特遣隊,準備要成立第三支,以應對第一島鏈的潛在衝突。美國也在菲律賓部署提豐飛彈系統,打擊範圍涵蓋中國重要軍事、商業中心,並在沖繩增派第二支濱海作戰團。

「美國一直在加強第一島鏈,但跟過往有兩大不同,」亓樂義指出,其中之一是「要求各島鏈當事國承擔更多防務任務」,例如美國刻正要求日本將國防支出提高到3.5%,對標北約;或是像菲律賓,由於國力有限,加不了軍費,那就必須開放本國基地給美軍使用。

第二個不同,是美國雖無意願推動「亞洲版北約」,但觀察這些年的趨勢,以往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雙邊同盟關係,正出現「小多邊聯防體系」的趨勢。例如美日菲三國的防長已開始定期會面,主要是菲律賓的地緣位置日益重要,只要守住這裡,就可掐住巴士海峽、南海這兩個中國的「咽喉地帶」。但菲律賓國力有限,因此美國再拉日本、澳洲等國進來分擔。

因應台海情勢緊張,美日台可以形成「準聯防」?

在這樣的趨勢下,亓樂義認為,接下來可關注美日台三方,能否形成一個「準聯防體系」,比如說具準軍事地位的海巡單位,三方針對這點有無開始合作,若有,那對美日台「準聯防體系」的形成就是正面跡象,對台灣來說,也將成為嚇阻中國武力犯台的重要憑藉。

他指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聯防體系正在強化中,目前在印太地區的駐軍人數上看38萬人,接近現役部隊人數的三成。美國並強化亞太地區的各項雙邊演練,一年約舉行40多場軍事演習、涉及20多個國家,可看出美國正強力塑造對自己有利的戰略態勢。而對中國來說,雖然採取勇於鬥爭的姿態,但更強調控管危機,提出「三避」策略,分別是:力避與美迎頭相撞、力避與美提前攤牌,力避與美直接軍事對抗。

「因為從軍事上來說,中國目前知道自己很難與美國正面交鋒,」亓樂義強調道。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