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愛情、詐騙傻傻分不清?孫中興:明朝就有詐騙教戰懶人包

實習記者張瑋珊
user

實習記者張瑋珊

2023-09-02

瀏覽數 6,750+

曾開出「愛情社會學」課程的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名譽教授孫中興,善於將理論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幽默犀利的觀點總發人深省。蘇義傑攝
曾開出「愛情社會學」課程的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名譽教授孫中興,善於將理論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幽默犀利的觀點總發人深省。蘇義傑攝
00:00
00:00

曾開出「愛情社會學」課程、引爆學子搶修風潮的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名譽教授孫中興,善於將理論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幽默犀利的觀點總發人深省。近日,他出版《詐騙社會學》新書,在詐騙猖獗的社會背景下,又有哪些洞見? 

27年前,台大社會系教授孫中興率先在台大推出「愛情社會學」課程,引爆學子搶修風潮,成為台大最熱門的選修課。課程後來也被放上台大開放式課程,供一般大眾觀看自學。

蓄著灰白山羊鬍的孫中興,在課堂上教授愛情相關理論時,幽默風趣、偶爾諷刺,還常開放學生將愛情疑惑寫在紙條上,諸如「如何告別單身」「什麼才是適合我們的人」,並隨機抽籤給予回答、鼓勵,激發學生反思,時常引起踴躍的回應。

27年後,已從教授一職退休的孫中興推出《詐騙社會學》,持續從人性的角度探索詐騙的本質,並拆解謊言與信任之間的關係。

從愛情到詐騙,兩者本質皆源於人性

「詐騙無非是騙財騙色!」 孫中興一語中的。因為就連常見的投資騙局之中,也包藏著愛情圈套。

他觀察,詐騙會營造出一個情境,如同一場戲一般,詐騙者會引人進入那個局當中。重點是,被騙者之所以當局者迷,多半也是因為騙局中參雜真相,半假半真更令人辨不清真偽。

然而,對方從一開始就站在全知的視角,只有被騙者陷在一無所知的迷霧當中,當下無法意識到是圈套。

「很多人會迷失是因為生命有個很大的缺口,」孫中興坦言,台灣現代教育只注重學生的職涯、前途,而不關注生活能力層面。因此,許多愛情詐騙都是在人心空虛、渴求依靠之際趁虛而入,詐騙得逞。

因此,孫中興慨歎,不論是愛情或詐騙悲劇,其實本質很像,必須從人性來理解,才能找出解方。

詐騙會營造出一個情境,如同一場戲一般,詐騙者會引人進入那個局當中。張智傑攝

詐騙會營造出一個情境,如同一場戲一般,詐騙者會引人進入那個局當中。張智傑攝

詐騙自古有之,明朝就有詐騙懶人包 

詐騙案件數在台灣不斷攀升,從2017年開始每年有超過兩萬件的詐欺案,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這本《詐騙社會學》的問世,正好提供了解析和應對詐騙現象的另一新思路。

遠見陪你智慧行,閱讀有禮送好箱

孫中興提及,當初對此一主題感興趣是發現了一本明朝的書《騙經》,裡頭整理了24種詐騙手段、樣態和故事,形同詐騙集團懶人包,讓他萬分驚訝,笑道「自有人類以來就有詐騙蟑螂」。

同時,他也尋思發生詐騙的社會行為根源,因此《詐騙社會學》書中爬梳大量文獻,包括西方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奧古斯丁、阿奎納、康德再到馬基維利《君主論》對詐騙和謊言的論述;另方面,也以社會學角度,檢視詐騙的基本架構和組成元素,包括人群、互動、制度、文化、歷史五個面向,以此拆解詐騙過程的意圖、行為、情境和後果。

關於信任的研究,他則援引羅素・哈汀(Russell Hardin)的含藏利益模型理論談信任的要素,並從芭芭拉・米斯塔爾(Barbara A. Misztal)三類信任形式和實作等社會學學者學說,建立對詐騙的認知框架。

此外,他也從人性角度出發,認為人類成長歷程中一定會經歷「說謊」,也慣於趨利避害;而其中關乎個人道德的「自律」,與教育、社會制度的「他律」,是防止詐騙的兩大關鍵。

人生何處無詐騙!《詐騙社會學》教你如何自處與防詐

孫中興觀察,謊言有分輕重。無傷大雅、善意的謊言有時可以被接受,比如朋友因聚會快遲到而撒了小謊,傳訊說快抵達了。但若親友對有關公眾利益大事說謊,是否該當吹哨者?這就涉及道德難題,而人也要從中學會判斷與識謊能力。

在自律層面,個人如果時時將道德放在心上、盡量誠實,就能減少欺瞞。

孫中興舉例,有研究指出,若在考試前請學生思考與道德有關的規範和倫理問題,那麼作弊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教育上,父母、老師面對孩子說謊的態度若一味責罵不去探究背後說謊的原因,並教導正確道德觀,亦會影響未來的人格發育。

而制度層面應設計完善,不讓人有漏洞可鑽,例如利用不完善的司法制度進行詐騙,社會上更不應譴責受害者,應使其勇於發聲維護權益。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謊言與騙局,該如何從被騙的得失中自處?孫中興提醒,需衡量個人可以承擔的風險,注意不要讓風險影響到基本生活。

去(2022)年退休,孫中興退而不休持續在社會學領域耕耘,多門開放式課程觸及各年齡層,甚至將課堂精華彙整成多本書籍。

這次,他透過社會學的鏡頭,照見人際、個體與群體的多面與複雜性,《詐騙社會學》可說是一本敲響警鐘的當代預言書。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