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廢、疾者皆有所養……」是2500多年前,至聖先師孔子對弟子言偃描繪理想世界時,最膾炙人口的圖騰。
照理說,在歷經千年的洗練、制度的迭代後,這起流傳百世的《禮運大同篇》,對比於亂世時期的春秋,更能在現代美夢成真。卻不承想,同樣的句式,如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景,進而道出時代的無奈。
在現實的撩牙下,不僅大同世界的圖騰,變得更加抽象而夢幻,反而如同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的經典著作《下流老人》所描繪的崩塌社會,還更為貼近當代。
老後的悲涼,如今成為普世的詛咒,暈染著許多國家,甚至許多世人眼中的的先進社會,也宿命難逃。
下流的是韓國老人,還是政策失能?
以韓國為例,這個以韓流征服世界,將國家品牌送進天堂的半島,在偶像光環下,卻因為政策上的失誤,而將國家老人送進地獄。其中隱藏的內核,著實耐人尋味。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