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目標與績效,該讓親友知道嗎?當你告訴別人你的目標時,別人對你的支持與勉勵,會讓你心中產生一股「滿足感」,這股滿足感會減緩你繼續努力的動力,讓你產生已經有所行動的錯覺。(本文節錄自《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一書,作者:李哲緯(鮪爸),以下為摘文。)
當我把粉絲專頁分享的主題從一般心理轉型成投資心理後,眾多親朋好友都說:「我怎麼都不知道你有在投資?!」為什麼我好幾年都不跟他們說有在投資的經歷呢?你或許也會好奇,投資或交易的時候,到底要不要跟親朋好友說自己的投資標的與績效呢?
學習投資初期我看過一場TED演講:《下定的目標可別告訴別人》(Keep your goals to yourself),講者德瑞克.席佛斯(Derek Sivers)說:「想要完成某件事,最好不要告訴任何人,因為被大家稱讚的興奮感,反而會降低你達成目標的實踐度。」
席佛斯進一步指出,心理學家彼得.戈爾維策(Peter Gollwitzer)曾在1982年進行一場研究,邀請163名研究參與者寫下心中目標,其中一半的人要向房裡其他人說出目標為何,另一半的人則保密,每位參與者有45分鐘的時間去實現目標。
結果發現,保密者們在實驗過程中,因為覺得自己離達標還很遠,於是一直努力試著達成目標;而公開目標的人平均33分鐘就無所作為了,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距離目標已愈來愈近。
當你告訴別人你的目標時,別人對你的支持與勉勵,會讓你心中產生一股「滿足感」,這股滿足感會減緩你繼續努力的動力,讓你產生已經有所行動的錯覺。
因此,當我在認真練習交易技巧,還有立志從虧損中爬起來的時候,幾乎都沒有跟身旁的人說,一直忍得很辛苦,但內心的確沒有自我欺騙的感覺。
所以建議大家,在自己的交易還沒有一定成效前,不必急著跟別人說你的目標或績效,否則只是徒增內心壓力,也會對實現目標產生自我蒙蔽。
跟別人說自己的績效和目標,除了會減緩動力外,也容易產生「嫉妒感」跟「績效焦慮」,這種比較績效的感覺,也會影響你的自尊,進而在交易過程中產生情緒干擾。
大家都聽過「寧為雞首,不為牛後」,這種心態背後就是社會心理學的「社會比較理論」。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里昂.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指出,「個人藉由與他人的比較,達到自我評估的目的」,白話地說,我們的自我認同,是從社會比較、團體參照而來。
對應到交易上來說,你如果把績效公開跟PTT、FB社團的大神做比較,把自己歸類在交易贏家的參照團體中,你的自我認同感就有可能變低。
當你的自我評估愈來愈低,你會想要透過交易的正向結果(獲利)來提升自尊,證明自己也可以做到,這就容易導致一些非理性的交易行為(擴大槓桿、凹單求勝率及追求完美指標與進出場點等)。
所以,交易者可以在產生偏差行為時,留意自己是否陷入嚴重的社會比較中,才能及時調整心態。當下次我們想要跟別人分享目標時,不如換個方式─保持沉默,或許你的執行力會更上層樓。他人的讚美與自己的滿足感,我們就留到完成目標後再來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