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成長策略專班 成長策略專班 打造企業一頁成長策略書,帶回公司立刻用>>立即報名

科大攜手結盟、共享資源,助技職學生未來發展無界限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3-06-05

瀏覽數 15,900+

臺科大攜手全國技職校長,共築技職教育新願景。由左至右為中華民國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葛自祥(龍華科技大學校長)、立法委員鍾佳濱、教育部技職司楊玉惠司長、臺科大校長顏家鈺、中華民國國立科技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楊能舒(雲林科技大學校長)、中華民國專科學校教育聯盟理事長黄柏翔(仁德醫護校長)。
臺科大攜手全國技職校長,共築技職教育新願景。由左至右為中華民國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葛自祥(龍華科技大學校長)、立法委員鍾佳濱、教育部技職司楊玉惠司長、臺科大校長顏家鈺、中華民國國立科技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楊能舒(雲林科技大學校長)、中華民國專科學校教育聯盟理事長黄柏翔(仁德醫護校長)。
00:00
00:00

技職人才是台灣產業成長發展重要的引擎,面對大環境挑戰與產業跨領域人才需求下,技職教育也到了需要改變的關鍵時刻!臺科大日前舉辦了「2023未來技職教育論壇」,在技高專校長們共識下將組織聯盟,攜手合作、資源共享,為重塑技職教育新價值跨出第一步。

「國家的基礎其實是建構在技職教育人才之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校長顏家鈺語重心長地表示,除了社會觀念外,技職教育面臨的挑戰還包括AI技術快速發展,未來連精緻的技術都有可能學得起來,技職教育的價值也必須從單一專業技術的培養,轉移到跨領域的整合與學習。再加上,普通大學與科技大學的界線日漸模糊,「其實,普通大學與科技大學在本質與使命上截然不同」,顏家鈺分析,普通大學肩負創新科技的研究;科技大學則是在致力於現有技術再升級,並與產業界緊密合作,積極為產業面臨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法。也正因為如此,科大獲得許多企業界補助、產學合作的機會;同時,技職畢業生也持續深受產業界歡迎。

科技大學結盟 學習資源最大化

在教育部與產業界做後盾支持下,日前臺科大已在全國北中南舉行多場聚焦會議並舉辦了全國的「2023未來技職教育論壇」,凝聚了技職院校校長們的共識,將攜手結盟、展開行動。

「科大資源有限,與其單打獨鬥,不如結盟合擊」,顏家鈺強調,改變非一蹴可幾,他認為可以從地域性整合開始。顏家鈺舉例,科技大學在教育部的「區域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計畫」補助下,各校積極發展特色人才培訓基地,像是龍華科大「高速傳輸介面電子構裝設計與測試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高科大「前瞻鐵道機電技術人才培訓基地」、明新科大「半導體產業設備廠務與檢測人才培育基地」等,鎖定了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等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以及智慧機械、鐵路軌道、電動車等新興領域;這些基地打造的產業實作環境與培訓設備資源豐沛,甚至不輸給業界,透過結盟將各校重點發展資源整合,讓學生能有機會在產業前緣技術發展的現場學習或接受訓練,收穫更大。

顏家鈺表示,在教育部和技職科大校長們的大力支持下,預計要組織一個聯盟,技高專校長們將共同簽訂合作協議,以資源共享為主要發展方向。

首先,從打破修課藩籬開始,讓學生能夠跨校選修各校的特色課程,一開始會從比較容易達成的遠距修課開始。接著,各校將展開共授課程,互相承認學分,除了師資的交流外,各校間人才的流動也將激盪出更多學習的火花。以臺科大為例,我們已和台北鄰近的多所學校都已簽訂合作協議,歡迎外校老師共同開課,互相承認學分;臺科大有許多深具特色的EMI課程,也樂意開放出來讓他校學生選修;上述所提的人才培育基地的資源也開放出來,共同培育學用合一專業技術人才,一步步來進行。

臺灣科技大學校長顏家鈺表示,科大資源有限,與其單打獨鬥,不如結盟合擊。

臺灣科技大學校長顏家鈺表示,科大資源有限,與其單打獨鬥,不如結盟合擊。

強化上下游合作 培養產業即戰力

除了科技大學間橫向串連外,顏校長也邀請像是成功高中、大安高工等高中高職各校加入,展開縱向合作,希望打破普高與技高的藩籬。顏家鈺認為,現行的技職教育體系,高職過於強調專業技術,學科知識比重偏低,學生進入科大後,只好放掉專業技術,花時間補強學科知識,但過了四年,技術又生疏了,反而無法成為產業界的即戰力,等於是兩頭落空。因此,他認為,科大應該強化與高職的教學合作,在高職課程中加入部分的學科知識及英語學習,以能更好的銜接科技大學課程。

最後,則是分別從國中老師及家長兩端著手,加強宣傳力道,讓國中老師與家長對技職教育體系有更多的認識,當他們要為孩子建議未來生涯規劃時,能提供給孩子更多更適合的選擇建議。

跨域學習+國際視野 技職人才發展無界限

當技職教育體系逐漸打破校際、課程與學分間的藩籬,也能更落實跨域學習,當孩子進入技職體系就讀,不會再像過去一樣,職涯發展會受到限制;而是透過跨域且做中學的過程,讓技術與學科知識兼備,未來發展無界限。

但顏家鈺也提醒,台灣產業勢必要與國際接軌,因此,技職人才也要能具有國際視野與國際移動力。對此,各科技大學都非常積極投入強化英語學習,以臺科大為例,將全英語授課課程視為發展主力外,也擁有全台最高外籍碩博士學位生比例,從課程到環境都營造出國際化的氛圍,讓學生更有膽識也更有動力使用第二外語。

為了技職學生能夠以更豐富且多元的學習打開視野,臺科大攜手全國技職校長打破過去的框架,協力合作,期盼後續能夠帶動未來技職教育,突破框架無限發展。

你可能也喜歡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數位專題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人類的「生存戰」已打響!不是不想生,而是求子困難?! 一旦超過35歲,似乎已經拉起第一道生子警報,尤其是走入晚育時代的亞洲國家,生殖醫學近年一躍成為救國解方,朝向「個人化」治療以解決每對不孕夫妻的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