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經驗——台灣企業驚覺CSR時代來臨

第一屆《遠見》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

林宜諄
user

林宜諄

2005-06-09

瀏覽數 22,300+

符合國外品牌客戶的人權安檢,是台南企業爭取訂單的一大優勢。
符合國外品牌客戶的人權安檢,是台南企業爭取訂單的一大優勢。

本文出自 2005 / 6月號雜誌 台灣企業最需要的獎

台南企業,順應國際標準趕上CSR風潮;台達電,CSR從壓力變成企業核心競爭力。這是企業的一小步,台灣社會的一大步。

2000年,全美最大成衣連鎖專賣店GAP拿著「人權安檢查核協定(Human Right Compliance Agreement)」上門,要求在大陸、柬埔寨、印尼、約旦及台灣代工生產的台南企業簽署,等確實做到後,才有資格接單。

台南企業只要稍稍犯規,總經理楊媖媖就會被叫去說明,若未能限期改善,還得面臨抽單的命運。慢慢地,所有美國品牌客戶都提出相同要求,包括不得超時工作、勞動環境符合安全衛生等條件,還會隨時派員到工廠稽查。

來自國外買主的壓力,讓台南企業驚覺: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時代已經來臨。為了因應變局,台南企業開始向員工宣導CSR的觀念,在每個工廠設置CSR專責人員,並要求周邊外包工廠配合,去年更在董事會下設CSR專責部門,把CSR當作競爭訂單的入場券。

2005年元旦起,WTO紡織品配額取消,紡織業進入全面競爭時代。「現在Compliance就是quota(符合人權安檢就是配額),」提早因應潮流轉變的楊說。

不僅國際化程度高的傳統製造業面臨到CSR的衝擊,講求全球運籌的高科技製造業,更是如此。

台達電:化壓力為競爭力 

五年前,全球最大的電源供應器廠商台達電陸續收到國外買主SONY、惠普、IBM等寄來的問卷,想瞭解台達電在CSR的落實情形。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為了填答,台達電開始重視CSR資訊的揭露,董事長鄭崇華甚至親自帶隊到各事業部和廠區查察,一一將相關資訊寫成文字並量化,然後由各事業部出版自己的CSR中、英文報告書,寄給相關客戶。因為國外買主要求到台達電廠區實地稽核,逼得台達電不得不進一步輔導自己的上游供應商,一起符合CSR的標準。

今年初,台達電決定成立CSR管理委員會(CSR Management Board),由董事長鄭崇華擔任主席及環保長(Chief Environmental Officer),成員包括五位最高階主管,下面還設有環境委員會、公司治理委員會和健康安全委員會等。同時,台達電也彙整各事業部資訊,共同發行一本CSR報告書,寄給客戶、會計師和政府機關。

「雖然花了很多時間撰寫CSR Report,但這已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爭取訂單的一大優勢,」台達電企業開發總經理蔡榮騰說。

台灣還在學步階段 

愈來愈多踏上國際舞台的台灣企業,逐漸感受到CSR的壓力,但相較於歐美,國內企業對CSR的認知仍在萌芽階段,遺憾的是,台灣還欠缺「社會責任型投資」(Social Responsible Investment,簡稱SRI)的臨門一腳。

匯豐投資集團台灣區負責人宋文琪指出,雖然她個人很想在台灣發行SRI基金,但不敢貿然推出,因為社會責任型投資需要花很多力氣查證企業是否真正落實CSR,投資人也要認同這種商品,最重要的是制訂共同的CSR標準,「看來台灣還需要一點時間。」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為了幫助海外台商與國際接軌,三年前積極鼓吹企業遵循「OECD多國企業指導綱領」,將CSR融入企業經營,同時去年也開始訂定符合國情的台灣企業社會責任評等系統。「觀念建立是最困難的事,」大力推動CSR的前投資處長瞿大文有感而發。

當愈來愈多台灣企業,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外國直接投資人(FDI),台灣企業必須趕快搭上CSR列車,一點一滴累積CSR存摺,扮演好國際企業公民的角色。

你可能也喜歡

永續新主張 綠色公民大調查
數位專題

永續新主張 綠色公民大調查

全球極端氣候加劇,無人能置身事外!《遠見》發起「綠色公民大調查」,探究日常生活減塑、減碳行為,反思如何為環境永續共盡心力,展現台灣邁向淨零的決心!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