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一紙億萬富翁指數,將幣安創辦人兼執行長趙長鵬的身價,推升為全球第11大首富。他所創立的幣安,堪稱「富豪製造機」,把加密貨幣當成獎金發放給員工,帶領員工也晉身億萬富翁。幣安幣一顆現在換算值台幣1萬3000餘元,一般人還有機會複製他的暴富之路嗎?
聲勢震天、價格劇烈波動的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究竟是日後會消失的一時熱潮,還是會從此改變金融市場的未來?全球科技人士為何會如此愛戴它?而金融界為何對它又愛又怕?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方興未艾、不斷增生的數位貨幣?
今年17歲、在家自學的厚澤,國二開始買賣挖幣用的顯示卡、幫人管理礦場;現在他在加密貨幣交易所兼差,從一個月領30顆到現在減為3、4顆,但一顆價值飆到300美元,換算下來,月薪是新台幣6~10萬元。
台大資工所學生謝銘峰,曾以30萬當本金,一夕成為百萬富翁,但過程中也曾跌跤。現在,他利用加密貨幣賺得的財富,進出滙豐、花旗銀行,成為VIP,大買債券等風險趨避型的理財商品,悟出穩健投資之道。
繼比特幣飆漲之後,以太幣也再創新高,逼近4000美元。以太幣為何漲勢如虹?後續仍然看漲嗎?曾以15根香腸換到加密貨幣的幣圈專家彭少甫提醒:「幣圈隨時都在出新東西,不怕跟不到,就怕你亂跟。」
8月底比特幣回溫,然而截自9月第一週,多次挑戰5萬美元大關未站穩。歷經5月暴跌的投資人,不少人擔憂這段行情怎麼接招?其實,台灣去年已引進虛幣機器人交易平台派網,董事長吳德威指出,虛幣震盪遠比股市高,善用自動化交易較能抓對低點入場,免除人性弱點。
虛擬貨幣市場波動大,除了預先做功課,面對快速獲利的香甜誘惑,更應提高警覺、保持冷靜。《遠見》整理出三種常見的誘騙手法,教你適時避開潛在地雷!
一場疫情,無形中推了NFT(非同質代幣)等相關應用一把,也讓各國推展數位貨幣的進程加速,即便近期虛擬貨幣市場震盪,卻攔不住這兩大新浪潮邁向主流。全球加密貨幣的戰局,儼然從昔日的金錢遊戲,邁向破壞式創新的時代,讓你無法忽視!
3月初,美國網路藝術家Beeple一張圖檔,透過NFT形式,竟以新台幣19億元天價拍出,讓NFT加密收藏,迅速成為今年全球創作圈最熱門的話題。其實,台灣也已經有新秀藝術家,透過NFT成功淘金。
有45萬粉絲訂閱的音樂教學網紅「好和弦」,去年底淡出事業重心YouTube。原來,他找到一個新的發表平台,在這個新興的區塊鏈影音分享平台上,發表影片,就可以靠創作賺到虛幣!
歷經一年半的調整與更名,臉書幣可能在今年發行加密貨幣「Diem」,可望較容易通過政府部門的監管。但與前一版精神不同的新幣,臉友們還會埋單嗎?
中國大陸積極推動數位人民幣,可望成為重量級經濟體中、第一個發行官方數位貨幣的國家,引發「類貨幣戰爭」的疑慮。而台灣也該正視可能的衝擊,主動追蹤、適應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