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遠見會員
免費瀏覽更多專題好文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盧建良,打造綠金不老天堂
「不斷有朋友問我,自動化生產不是更有效率嗎?可是我不想這麼做。誰說一定要把生意做大才算成功?如果自動化,勢必得妥協做些改變,而我想照顧老人、給他們寄託的這個初衷,也許就會消失。」到現在,即使自創品牌Betel Life行銷到美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盧建良依然把檳榔葉的清洗和晾曬工作留給故鄉的老人家,讓他們用手工慢慢做。
好人會館黃舒燕,熱情創意推動公益
黃舒燕的父親黃榮墩原本是花蓮的國中老師,1994年離開教職成立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鼓勵青少年當志工。八年前到台北成立「好人會館」,致力推動「好人運動」。四年前黃舒燕退伍後加入,開著大貨車從花蓮拓展到全台各地農村、部落、災區運送物資。
耕水小子黃仁祈:「哥種的不是菜,是孩子的未來」
台中后里有間教會,每天孩子們放了學下了課,就會聚集在這裡,有人陪伴溫習功課、教寫作業。不只如此,他們還學習種菜、學樂器、學木工,甚至當起小老師,儼然像個大家庭。對這些弱勢孩子而言,在這裡不只能得到溫飽,也學會互相幫助、自給自足,以及實踐未來的夢想⋯⋯這是后里眉山教會的「耕水小子」,園長黃仁祈是計畫的幕後推手。
讓絕跡四十年的香氣重現部落!
「我曾認為父親太誇張了,世上哪有那麼香的米!台灣原生稻種銀珠香米在消失四十年後被復育了,我的醫師父親終於實現夢想,讓這種米重新回到瑞岩部落,在泰雅族的發源地被傳承下去。父親過世後,做為他唯一的兒子,現在這個夢想由我守護。」幄力斯.鐵木為了父子情而青春還鄉,誓言不讓這個特殊稻種再度失落。
張勝哲,以客製化素食豬開拓藍海
身為彰化永隆牧場第三代,張勝哲的養豬場卻很有科技味。他秉持「豬快樂,吃的人就快樂」的理念,結合「客製化」代養,依循節氣規律,以在地當季無毒農產品,飼養出健康、安全又美味的豬肉,並強調「安全美味從牧場直達餐桌」,確保消費者食的安心。近年來還到大學任教,並開發APP、舉辦講座等,教消費者如何挑選豬肉。回顧至今歷程,他覺得就像李宗盛說的,「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李育琳,將父親的手工紅豆打造成人氣品牌
在屏東萬丹鄉種紅豆的父親突然發生意外,李育琳放棄都市的工作,回鄉接手父親的生意。一開始只想維持原來的基本客戶,上手後自創品牌,開發婚禮小物,成功打開「南國紅逗」的知名度。
回鄉傳承母語 劉慧卿用客語故事牽起親子情
2016年暑假,劉慧卿帶著全家搬回竹東,在故鄉展開客語傳承的工作,同時也加入了中華三菱青春還鄉計畫,「我想讓大家看到,我正在做『用母語說故事』這件事。」她希望從自己成長的地方開始,結合社區的力量,將客語與客家文化之美,傳遞給下一代。
宋健誠在第二故鄉推動安平陶藝
「一開始創業我也是充滿問號,當時安平還沒有陶藝的氛圍,沒有人看好。過程中我感謝在地鄉親把我跟妹妹當成自己的小孩,讓我們在異鄉找到第二故鄉。我也期許未來可以帶領更多學生,像我一樣點土成金,把興趣結合事業,找到自己的方向。」出身陶瓷之鄉鶯歌的宋健誠,在台南安平開創了自己的一片天。
王英婷,擦亮虎尾的鑽石光芒
「無論酒家、歌廳或背包客棧,都是提供休憩、娛樂的地方。我想活化這棟樓,讓Diamond Inn成為新一代的記憶,大家記住這棟建築的同時,也記住虎尾這個好地方。」承繼祖輩的創業精神,王英婷勇敢為自己開創新局,還從「青春還鄉」活動中結識許多年輕朋友,得知這些積極的力量在發酵,她信心滿滿:「我們一定能讓各地小鎮活起來!」
郝朝洋用鐵馬咖啡和米貝果串起返鄉勵青的美好生活
為了實現一直以來的創業夢,郝朝洋放棄台北高薪業務工作,返回台東池上,將家裡馳名的池上米研發成為米貝果。現在的他騎著老單車載著產品,在池上與夥伴們一起為創造更好的未來打拼。
黃紋綺:「我想證明,對海洋友善也能永續經營」
現在來到花蓮七星潭,有個「保證新鮮」的旅遊方式,就是參加「洄遊潮體驗」,看漁人衝浪秀,當季活魚上岸後,還能親手搶魚、現煮現吃!這是在地勵青黃紋綺去年回鄉成立的「洄遊吧FISHBAR」所推出的新活動。結合「食魚教育」及「永續漁業」的訴求,講究深度學習與體驗,可以親眼見到當季漁獲及捕撈過程,並動手料理,
廖怡雅,用藺草編織創業夢
「選擇日漸落沒的工藝做為職業,家中長輩不免擔心,但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反而勸慰他們:『越沒人要做,我越有希望。』來到百年前的帽蓆重鎮、工藝的心臟地帶,我決定在這裡成立藺子工作室,傳承美好的藺編工藝。能專注做喜歡的事,並獲得親友支持,這正是我的幸福!」在青春還鄉的路上,廖怡雅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滿足並
舒米恩滿載新世代追夢勇氣:當我覺得被需要時,就覺得幸福
台灣青年世代面對未來人生的選擇時,常會浮現「我不知道」的想法,困於眼前的現況,覺得無法突破。《遠見》曾以「年輕人憑什麼贏」專題,鼓勵青年世代破除迷思,大膽採取行動,即使目標不易達成,還是要勇敢邁進!透過提早進入社會,了解人生百態和現實生活,探索自己的天賦與志趣,主動因應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世界很大要
王繼維 最熱血的搖滾蕉農:回來的那股力量,就是幸福的開始
近年來小農經濟崛起,也帶動青年返鄉務農的風潮。《遠見》曾評選「百大黃金農夫」,從全國20縣市挑出符合食材安全且品質優良,銷售單價比一般行情至少高出50%的百大黃金農產品。誰說務農賺不到錢?只要願意放下身段、敞開心胸向故鄉學習,青年也有機會成為黃金農夫,成為振興社區產業的動力。香蕉產業的搖滾詮釋中華三
何培鈞為故鄉找回幸福的力量:傳遞在地永續價值,讓更多勵青夢想發光
最近出去旅行時,是否注意到在地小店裡,年輕人認真工作的身影?不管是標榜創新或是承繼傳統,青年總能為故鄉注入一股新鮮的活力。台灣的「在地經濟」正形成風潮,《遠見雜誌》發掘不少「愈在地愈値錢」的案例,從農產、飲食、生活用品到特色觀光,回頭向台灣的土地、文化、美學取經,結合現代創意與技術,讓這些台灣在地好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