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去旅行時,是否注意到在地小店裡,年輕人認真工作的身影?不管是標榜創新或是承繼傳統,青年總能為故鄉注入一股新鮮的活力。
台灣的「在地經濟」正形成風潮,《遠見雜誌》發掘不少「愈在地愈値錢」的案例,從農產、飲食、生活用品到特色觀光,回頭向台灣的土地、文化、美學取經,結合現代創意與技術,讓這些台灣在地好物重新發光發熱。
讓沒落的故鄉,成為勵青發光的舞台
何培鈞大學時無意間發現,故鄉有座廢棄的百年三合院,基於找回台灣在地文化價值的信念,決定回鄉創業,從頭學習整修及經營民宿,取名「天空的院子」,成為竹山的地標。
中華三菱看見台灣偏鄉人口流失的問題,發現百分之八十青壯人口集中六都,造成隔代教養、鄉村人口老化等困境,因此發起「青春還鄉」活動,鼓勵像何培鈞這樣重視與親人及土地連結、願意付出熱情與行動的「勵青」(勵志青年)返鄉圓夢。
「台灣的鄉村是年輕人真正的舞台,年輕人在故鄉是有機會的,可以創造自己的夢想。」就像何培鈞在中華三菱形象片中說的,現在正是青年返鄉打拼最好的時機點。
廣結善緣,共同傳遞家鄉的美好
深入沒落的老鎮,何培鈞發現故鄉令人驚訝的能量。簡陋巷弄中,藏著精通琉璃、石刻、竹編、書法的工藝匠師,願意與他聯手活化在地產業。他們將舊台汽客運改造成人文空間,從產地到餐桌都以竹山為主題,以竹編牆面營造出衝擊人心的美感。
「台灣社會對年輕人是很友善的,很多人會覺得你做這件事情很好,甚至不要錢來幫忙,所以等我事業穩定了,也會想幫助其他年輕人。」何培鈞說,返鄉過程中最實質的助力,來自家人的支持,還有社會各界的幫忙。
何培鈞加入中華三菱發起的「青春還鄉─百萬圓夢金勵青召募計劃」,就是希望鼓勵有想法的返鄉青年,透過與企業及社會的連結,爭取更多外在資源,讓自己在家鄉的夢想也能向世界傳遞。
(圖片出處:TVC畫面)
連結在地勵青,發展永續觀光與文創
經過十一年的耕耘,何培鈞經營的不再只是民宿,還成立小鎮文創公司,找到讓年輕人可以用心經營,同時帶動小鎮產業發展的方向。每月一次的「地方青年光點論壇」,是何培鈞連結與帶動在地青年的方式,大家分享各自的計畫,也討論如何互相支援。
「以竹山體驗為起點,希望台灣未來農村及鄉村觀光的發展,不再是取悅外地人的觀光思維,而是以在地人角度,進化成學習及教育產業。」何培鈞整合竹山經驗,開放各地年輕人前來見習分享,更期待台灣在地發展出來的永續知識和教育理念,成為華人在地文創的典範。
「單打獨鬥很辛苦,大家一起努力,力量會更大。年輕人願意用熱情去嘗試挑戰,就能帶動故鄉往前進。」何培鈞和中華三菱邀請大家,一起支持返鄉勵青,找回故鄉永續的價值,成為驅動台灣未來的動力。
全台勵青怎麼為青春與故鄉打拼?
請點下方網址看見更多精采故事。https://goo.gl/ckLx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