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回鄉傳承母語 劉慧卿用客語故事牽起親子情

劉慧卿:母語是你的優勢,爸媽應該帶孩子一起學習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17-10-20

瀏覽數 34,800+

回鄉傳承母語 劉慧卿用客語故事牽起親子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2016年暑假,劉慧卿帶著全家搬回竹東,在故鄉展開客語傳承的工作,同時也加入了中華三菱青春還鄉計畫,「我想讓大家看到,我正在做『用母語說故事』這件事。」她希望從自己成長的地方開始,結合社區的力量,將客語與客家文化之美,傳遞給下一代。

劉慧卿原本在台中擔任客語老師,當地客家人很少,而且老師大部分比較年長,嚴謹的教學方式小朋友比較不能接受。劉慧卿用生活化的內容教客語,融入DIY動手做,不讓教學侷限在課本和教室,令小朋友非常喜歡。

「他們覺得客語老師很好玩。我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閩南人,但他們對客家人不會有距離感,可以脫口而出跟我講客家話,讓我很感動。」這對劉慧卿來說,就是最大的回饋。

回鄉傳承母語 劉慧卿用客語故事牽起親子情_img_1

在故鄉開辦親子讀書會 推廣跟父母一起學母語

劉慧卿跟竹東鎮立圖書館合作,開辦「細細客人親子讀書會」,邀請學齡前兒童和父母一同參與,挑選有趣的繪本,加入客語詞彙及與客語文化連結的活動設計,目前已舉辦三十場以上,報名參加的家庭越來越多,也會受邀到其他地區圖書館去跟志工分享。

「現在孩子使用母語的環境很少,我用親子讀書會的方式,是因為我覺得父母應該跟孩子一起學習。」在升學主義下,很多父母覺得學英語比學母語重要,劉慧卿卻覺得對自己文化的認同很重要,「母語是你本來就有的東西,應該把它當成你的優勢。」

「現在很多年輕家長自己不會講客語,就送去學校給老師教,我覺得這樣好可惜。」她重複說了好幾次可惜。身為一對雙胞胎的母親,先生是閩南人,劉慧卿成為客語薪傳師的契機,其實是為了孩子。「我們住在閩南人社區,小學有母語課程,卻缺乏客語師資,」因此,她在一年內拿到新北市和新竹市的客語薪傳師資格。

為了教雙胞胎說母語,劉慧卿重新學習原本以為很熟悉的客家話,才發現不但要會說,還要會寫,再加上接觸客家文學和歌謠,「我才發現原來母語是這麼美好的語言。我很認真地重新學習,很多教案也都自己寫,還自己創作客語歌曲,希望課程更多樣化,孩子更容易自然而然接受這個原來就屬於他們的語言。」她讓孩子發現,客家話原來是這麼好玩。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雙胞胎今年上國一,選擇報考國立戲曲學校,專攻客家戲曲。「他們能勇敢表達自己對客家文化的熱愛,連我都很佩服他們。」她常以雙胞胎的成長故事,去感染其他年輕父母反思母語的價值,也發現竹東許多在科學園區上班的年輕父母,慢慢有了母語教育的意識。

阿婆(祖母)用粄養大的孩子 栽培下一代延續客家文化

「我接下來想做的,是開發國高中及大學的客語課程,取名叫『後生做粄學堂』。」後生是客語年輕人的意思,粄是客家傳統食物,每個節慶季節都會吃不同的粄。劉慧卿想找客家長輩,帶年輕人自己動手做粄,用文字語言紀錄他們跟粄之間的連結。

做粄學堂的地點,是劉慧卿阿婆的老家,充滿了她小時候的回憶。「我是隔代教養長大,國中就到外地求學,每次回家,阿婆就會做很多粄,我覺得我是阿婆用粄養大的。所以我希望可以用粄來養活這個空間,不要讓它荒廢掉。」

在中華三菱青春還鄉網站上,劉慧卿寫下:「當所有的能力累積足夠後,回鄉服務即是當務之急,尤其是在這個後生爺哀(年輕父母)都不太跟自己孩子說客家話的世代,更是迫切啊!因為當過母親,所以了解故事對孩子的影響力。藉由有趣好玩的唱歌說故事活動,不單單只是讓孩子從中學習母語及客家文化,更重新讓後生爺哀擔起和孩子說客語唱、客家歌、說自己家鄉故事的責任。」

帶著孩子返鄉,重新與童年連結,以傳承母語為使命,劉慧卿在故鄉踏實地生活著。

全台勵青怎麼為青春與故鄉打拼?
請點下方網址看見更多精采故事。https://goo.gl/ckLx2p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