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遠見週年慶 現在訂就送亞諾納$4,490行李箱、兩張西堤套餐餐券
愈要小孩「聽話」的父母,「內在小孩」其實一直都沒長大!
編按:因為內心的小孩沒有長大,於是在成為父母之後,他們轉向自己的孩子,來滿足內在被愛的需求。孩子又因父母的索求與期待,永遠陷溺在「我不夠好」的痛苦感受裡,長大後又變成包著成人外衣的受傷孩子。(本文摘自《你在煩惱什麼呢?》,作者為李家雯(海蒂),以下為摘文。)「母親與孩子之間,從來就不是選擇與被選擇的
該離職的2個徵兆?他在蘋果辭職3次:再多薪水都不值得一份討厭的工作
所有曾困在自己討厭工作中的人都知道這種感覺。所有會議、所有沒意義的專案、每個小時都會無限延伸。你不尊重你的主管,你會對使命翻白眼,你在下班時精疲力竭,步履蹣跚地走出辦公室,時間、精力、健康、快樂,都從你的人生中永遠消失。(本文節錄自《創建之道》一書,作者:東尼‧傅戴爾,遠流出版,以下為摘文。)打死不
說「加油」無辦法提升孩子動力?心理學家:父母可以「這樣做」
雖然「加油」字面上的意思相當正面,但如果聆聽的孩子本身帶有強烈的「被害意識」或「疏離感」,它就會變成一句相當負面的話。動力並不是父母說「要提升」就可以提升,「拿出幹勁」之類的話也是大同小異。不過,我們可以透過誘導的方式使其發生。(本文節錄自《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一書,作者:出
優秀員工未必是最佳主管!成為一流主管的關鍵是「換個腦袋」?
十項全能、做事一把罩又能顧好每個部屬,才是好主管嗎?從優秀員工轉職為主管,你不再需要靠自己把每項工作做到最好,重點在於「讓團隊願意聽你的」!身為主管,最重要的不是個人表現,而是學會培養部屬。學會正確的交辦與授權技巧,不僅能讓個人工作事半功倍,你的培養能力也會被上級看見,並有機會更上一層樓。(本文節錄
下班了卻沒人敢離開?職場禮儀專家:一流工作者會「這樣應對」
職場中90%的發言,都在回答主管或客戶的問題。但我們經常在:「不說真話會把自己委屈死」vs.「講了真話會把對方氣死」的情緒裡糾結。專門傳授合乎時宜的應對方式、會話技巧和社交技術的職場專家教你上班必備的100分回話術,讓你合理躲過加班和超出範圍的工作,還能替印象加分。(本文節錄自《上班必學的100分回
你不是來交朋友,也不是來證明主管有多蠢!創業家給職場人的3個忠告
編按:工作是一件不得已才要做的事,還是你想要的人生價值,其實都是你自己的心態決定的。本文作者為東京著衣 / Wstyle 品牌創辦人周品均,她揭露在職場上,有哪些你一定要知道的忠告。(本文摘自《女人要堅強而不逞強》一書,以下為摘文。)大部分人對於工作的心態是,工作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只是為了討生活、
「吻上位,踹下位」:如何識破職場中偽善的冒牌給予者?
我們的世界有三種人:「給予者」總是樂於分享;「索取者」往往自私自利;「互利者」習慣等價交換。而這三種人,哪一種人最能創造長遠的成功?一般人總認為商場如戰場,懂著掠奪才是王道,但亞當.格蘭特教授經過多年研究,發現信奉利他主義的給予者,往往才能成為最後的贏家。(本文節錄自《給予》一書,作者:亞當.格蘭特
安靜崩解是什麼?為何我認為想治好,該投資「下班後身分」?
最近,職場出現一個新詞——「安靜崩解(quiet cracking)」。不像公開崩潰那樣戲劇化,沒有人會在茶水間痛哭,或在社群寫長篇抱怨文。這是一種更隱微、更普遍的疲憊感,例如每次聽到主管的無止盡要求時,只會苦笑。我太懂這種狀態,因為剛進職場那幾年,我總是把工作放第一,結果換來透支的身心。但我想說的
一流人才腦袋不同,身體也比較好?1個超越對手的「關鍵習慣」
有習慣正確且努力運動的人,工作的績效會比較好。運動是自我紀律、專注力、持續力的展現,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必要且健康的投資。大家都在智力上競爭,所以很難有太大的差距,但生理的基礎建設—身體,卻意外地能拉開距離。(本文節錄自《世界一流菁英的77個最強工作法》一書,作者:金武貴,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呼—
Z世代整頓職場?與年輕同事溝通,老闆先別急著做「這件事」
Z世代因為自小沉浸於數位世界及社群媒體,他們認知的世界早就與Y世代有很大的不同,無論是創意及思維,都有不少可以向他們學習的地方。所以作為老闆,我在辦公室會竭力去營造更加開放、自由、舒適的工作空間及環境氛圍,並且在職場溝通上,大家就事論事,不論階級及職位。(本文節錄自《決勝細節力》一書,作者:游晉豪,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