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遠見會員
免費瀏覽更多專題好文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作者關鍵字:
傳播/頻道開放不能解決問題
社會日益開放,電波「頻道開放」的呼聲隨之四處遠播,在野人士以此要求落實民主政治,或許可以理解;在朝的人士也一呼百應,點頭贊成,可見我們社會是真正缺乏有識之士了。所謂頻道,一般人士泛指廣播電視的電波頻道。由於電波頻道的有限,理論上,它是屬於公有的;故防止頻道為少數人私利而運用,是各民主先進國家在審議頻
傳播/黨政報紙,何去何從?
新聞界最近崛起了一個重要議題,究竟黨政媒介,特別是黨政報紙有無前途?黨政報紙何去何從?從一個真正民主社會找尋答案,整都會令人失望。因為執著於一定的意識型態,反覆從事政令宣導的報紙,在一個多元批的社會裡,很難建立自己的信度與社會認同。聰明的黨政機構,通常不經營專屬的黨政報紙,否則可說是自找麻煩。我們新
傳播/我有一個沉舊的夢
報禁解除以來,一般報紙不惜在分量上不斷加重,相對的,品質上就難免下降了。下降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我們再也首不到一則簡單、純淨而精確的新聞了。現在每則新聞都很長,卻長得小知所以。記者以他生花妙筆,不是加油添醋,就是夾敘夾議,單是一個導言,有時也寫到三、五百字,內容卻是一片糊塗,究竟說了什麼,使人理不用一
傳播/公共電視要勇於突破
我國第一部「公共電視法」草案,經過公聽會的過程,業經完成,送到行政院等候審核。這部頗具「公共」意味的公視法命運如何,現在來講,言之過早。不過就現有條文而言,仍有許多值得斟酌的部分,此略舉一、二加以說明。首先,經過修正的第一條,仍有許多不通、不適之處。第一條條文是:「為發展公共電視,健全傳播事業,以維
傳播/政府內部要溝通
喧騰一時的台大校長辭職風波,終於成為過去;但追究肇因,政府機構內部缺乏溝通,拙於傳播的現象,確實令人駭異。 郝院長嚴詞責怪台大校長,雖然與他的性格有關,但他據以言責的資訊是什麼?或根本沒有相關資訊,都是行政院幕僚單位的職責。 非僅如此,行政院所屬單位,如治安單位、教育部,他們如何提供資訊;說明事發當
傳播/新聞豈可回頭走?
在蘇聯政變失敗,整個帝國瀕臨崩潰的資訊中,我特別注意到一則路透社的消息:塔斯社,這個俄共中央傳聲筒的一群記者,力爭該社獨立的地位。俄羅斯共和國新聞部長波托拉寧支持這項改革計畫,並允諾資助塔斯社,改為由員工自行經營的機構。路透社報導說:「這項計畫旨在將塔斯社由國家機構,改造為獨立的新聞社。」看到這則消
傳播/政府不頒獎,新聞界不領獎
隨著高雄市政府的金輪獎,台北市政府的金橋獎後,新聞局的金鼎獎又要開始報名了。若是再加上金鐘獎對廣播電視有關新聞報導所設的獎項,不禁使人訝異,當政者對新聞記者的「照顧有加」可說全世界首屈一指。不論這些由政府出錢,獎勵記者努力報導市政、省政、國政的獎項有什麼樣的效果;這些獎項的存在,對於正邁向自由體制的
傳播/把關公視立委有責
公共電視八十一年度預算,經過立法院內一陣爭鬧,終於在五月二十九日刪除一億元,而以十八億四千萬元通過。可以說是有驚無險,新聞局和公視籌委會又可鬆一口氣,藉著少了一億元預算,仍可繼續他們的政府型公共電視了。基本上,筆者贊成公共電視台的單獨設置,以逐漸取代目前台灣過分浮濫的商業電視節目內容。至少在遠程上,
傳播/中國人的角度在那裡?
科技進步使現代戰爭的空間,起了極大的變化,至少有兩項武器支配著戰爭的勝負關鍵,它們一是科技武器,一是傳播媒介。前者表現在戰場,後者發揮在後方。從七0年代越戰到剛結束的中東戰爭,莫不如此。所謂總體戰,如今戰爭不僅是敵對雙方的事,更是全球人民一致關注的焦點。當戰事進展到一定階段,非西方社會總難免出現一些
傳播/需要媒體?懷疑媒體?
大眾傳播媒介對社會有無影響?影響有多大?是半世紀來學界爭議的論題。到七0年代初期,美國學者發展出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理論,這個問題才多了一個具體(卻相當粗糙)的答案,也就是說,媒介報導愈多的新聞,愈容易造成社會大眾談論的話題;也難免對個人認知結構產生影響。不過這個理論搬到台灣來,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