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傳播/頻道開放不能解決問題

潘家慶
user

潘家慶

1993-03-15

瀏覽數 11,600+

傳播/頻道開放不能解決問題
 

本文出自 1993 / 4月號雜誌 第082期遠見雜誌

社會日益開放,電波「頻道開放」的呼聲隨之四處遠播,在野人士以此要求落實民主政治,或許可以理解;在朝的人士也一呼百應,點頭贊成,可見我們社會是真正缺乏有識之士了。

所謂頻道,一般人士泛指廣播電視的電波頻道。由於電波頻道的有限,理論上,它是屬於公有的;故防止頻道為少數人私利而運用,是各民主先進國家在審議頻道授予的最高準則。

為免粥少僧多,多半基於頻道開放的原則,將廣播電視制度公共化,設計由社會各階層代表,共同經營廣播電視,而不是開放任由大家競爭,這就是所謂的「公共廣播制度」(Public Broadcasting System)的由來。

在這個制度之下,全國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頻道畫為公共領域,交由公共廣播公司經營,其餘頻道則授予獨立人士,用來制衡公共廣播公司,這種巧妙設計在英國被稱之為雙元獨占(doupoly)。其實世界上並無完美的廣電制度,但公共廣播仍不失為優良體制,我們不學好,反要開放,任大家競爭,到頭來,受傷害的是社會大眾。

社會亂源益增變數

新聞局最近開放了二十八個調頻廣播頻道,都引來一百二十多家的申請案例,要怎麼擺平的難題事小,將來引起的後果,恐怕不是今天我們所能想像。今天我們高唱頻道開放,而不思回歸公眾,設計公共廣播體制,為未來的社會亂源益增變數。頻道畢竟有限,不若印刷媒介可以任意設置,因此爭取頻道的人,永遠超過頻道的數目,「開放」永遠滿足不了大家的需求。再者,個人財力有限,永遠敵不過政客、財閥、政團。這些經營者本來就不是為社會利益而經營,於是在財團逐利、政團爭權的目標下,我們永遠只能看到低俗的、泛政治化的意識型態宣傳的內容,甚至成為社會動亂之源。

報禁開放後,報界泛政治化的爭奪戰先例已經擺在眼前,我們還想不想有一個真正安寧而祥和的社會?

所以,眼前當政者所應致力的,不是如何開放頻道,而是在自由化的原則下,如何致力公共化。讓可供開放的頻道交給社會大眾,由社會大眾推出他們的代表,經營公共廣播制度。在這個制度之下,大體可以涵蓋三大內涵:一是全島無線廣播網;一是全島無線電視網;一是為國宣揚的國際廣播網。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我們現在已有「公共電視法」草案,如果把它抽回來,加上國內廣播與國際廣播,將國內廣電參年累積下來的三大問題一次解決,最為理想。退而求其次,單獨為收音機訂定公共廣播法也不失為一個辦法。有了立法,再調撥調頻、調幅頻道,加上現有的國際廣播頻道。合組公共廣播網,一勞永逸,解決問題,才是正道。

在民主時代裡,討好民眾固為執政者普遍取向,但是要犧牲未來子孫的幸福,甚或不懂得什麼是人民真正的福祉,那才是可悲的。願我們朝野上下對「頻道開放」這四個字能思之再三。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