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使現代戰爭的空間,起了極大的變化,至少有兩項武器支配著戰爭的勝負關鍵,它們一是科技武器,一是傳播媒介。前者表現在戰場,後者發揮在後方。從七0年代越戰到剛結束的中東戰爭,莫不如此。所謂總體戰,如今戰爭不僅是敵對雙方的事,更是全球人民一致關注的焦點。
當戰事進展到一定階段,非西方社會總難免出現一些微弱的聲音,什麼「不要受媒介帝國主義的影響」,「要用阿拉伯民族的觀點」,「應有我們中國人的角度」等等。
這次波斯灣戰爭剛爆發沒多久,我們這兒不但響起了「媒介霸權」的警語,各媒介,特別是三家電視,更是卯足全力,派遣了自己的記者前往中東幾個重要據點,表示我們各有自己的見地。
結果,我們每天所能看到的,不過是飛毛腿的彈痕,「愛國者」的威風,聯軍記者會及為聯軍吹捧……,跟一家已停刊多時的新聞雜誌一樣,他們標榜的「中國人觀點」,其實是笑話一樁。
這些「笑話」事實上並非淺薄的記者、編輯短短幾天的閱歷所能建構,而是我們生長的環境,根本培養不出一個擁有自己觀點的人。
從小我們就在一套西式教育體制下被塑模;長大後所有的資訊來源,無不是西方媒介霸權所提供;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政治經濟模型和西方毫無二致。結果,一個所謂的中國人,充其量只不過是黃皮膚、口說中國話的西方人而已。在我們的教育經歷中,除了浮面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那有一點資料,足以培養一個中國人的角度?
雞毛當令箭
波斯灣戰起,國內斤斤計較的是浪費成習慣的石油供應,這跟美國人帶頭打這場戰爭的根本企圖完全一樣;加上美國沒落的帝國主義情結,我們的媒介也在一旁歇斯底里地搖旗吶喊;美國主宰的聯合國禁運,也要非會員國的我們奉旨如儀,我們的經濟官員竟然拿著雞毛當令箭,準備制裁自己的同胞,這樣的環境下,中國人還能自稱為中國人?
所以奉勸我們的大眾媒介,今後千萬別鬧笑話,說什麼「中國人的角度」,因為,如果我們的教育、政治、經濟、傳播環境不能徹頭徹尾的改變早已西化了的思想,我們永難有中國人自己的思考。
不過,在「媒介帝國」、「霸權思考」的警語下,我們也還有許多事情可試著去做。至少在教育方面增設一些課程,讓青年學生,特別是新聞學校的學生深研,如:「中國民族血淚史」、「政治經濟學」、「宗教、民族與政治」、「西方殖民主義壓榨史」……等,使學生在飽受西方教材影響之餘,也能產生一些民族自尊自覺的思考。問題是今天我們連最基本的類似教材也沒有。
因此今日要培養真正中國人的思考,必繫於兩個因素,一是有骨氣的當政官員及各級學校行政及教學人員;一是有民族自尊的歷史及政經教材。如果有了前者,事情就比較好辦,那麼在教育經費中籌募五年到十年的基金,先鼓勵研究著述,再培養師資,繼則編寫基本教材、專書,循序漸進。
也許十年之後,國際上有什麼戰爭、衝突,特別是自己的事情,我們才能用「自己」訓練的記者、更有民族覺醒的專家,一起來分析戰爭的意義與內涵。那時,我們才能說,這才是真正中國人的角度。
(潘家慶為政大廣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