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險遭時代洪流淹沒的手工竹產業;一個臨危授命,返鄉接班的竹產業二代賴彥池。在傳承與創新間,會擦撞出什麼火花?苦熬六年,他如何以傳統技藝,替家鄉產業編出一條突圍國際的轉型之路?竹山竹傳統產業,在近幾年的青年留鄉帶動下,漸漸的,有了不同新的風貌。賴彥池,1982年出生,返鄉創辦「竹籟文創」邁入第六年。
【亞洲地方創生】一位雲科大的大學老師,長達十年陪伴同一個小鎮進行地方創生。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感恩這樣的陪伴,也認為大學的課程可以搬到地方,以創生做為教學的現場,讓大學的人才就是地方的人才。我的人生非常幸運,遇見一位能夠陪伴地方十年以上的大學老師,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副教授兼系所主任的張文山。
【亞洲地方創生】一箱箱竹山小農採收的友善蔬菜,直送到城市裡的大企業,不只是單純的捐款與愛心公益,背後還動員了企業員工進入竹山的故事裡,以身為竹山的關係人口為榮。台灣的地方創生政策,從政府到民間如火如荼地推進。近三年可以看見愈來愈多的青年創生團隊身影,出現在偏鄉、小鎮、農村與部落。式微已久的社區,逐漸
【亞洲地方創生】何培鈞帶領的小鎮文創榮幸入選成為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所舉辦的「共伴計畫」執行團隊,開啟了他們從南投竹山,連結到台北華山的城鎮共伴新里程。接下來,是建立台灣北中南東離島與華山的連結。城鎮共伴計畫,是台灣社會在推動文化永續發展的思惟下,是為了追求「文化創意經濟價值」「文
【亞洲創生】為何一場遠在南投竹山的光點小聚,能吸引全台從事地方創生的人不遠千里前來相會?發起人、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固定在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五舉辦在地議題的關注與探討,連續十年號召逾百場。台上無私分享,台下熱絡交流,彼此在孤獨的創生路上,找到共振的頻率,以及繼續走下去的勇氣。記得,去年(2021)1
【亞洲創生】台灣很小,但地方創生的經驗已經影響到中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地。其中,天空的院子創辦人,同時也是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何培鈞投入至深。他的故鄉南投竹山,有超過250年歷史的老街,他卻引進最先進的區塊鏈技術,讓高科技接地氣,開創「竹山數位鎮民計畫」,為小鎮連結更多關係人口。2022年,台灣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