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今年和明年的3C,像電腦、手機和消費型電子需求都不會太好,也帶動半導體的需求下降,所以最近被受邀登上美國的CNBC和彭博電視台,討論未來的科技發展機會。
雖然這十年來有像物聯網、AI、機器人、數據中心、伺服器等產品,但是基本上在賈伯斯發明iPhone和iPad後,科技產業就沒看到一個革命性可以快速成長的新產品。
我2015年在巴克萊服務時,出了149頁的電動車產業研究報告,預測電動車就是科技業下一個重要機會,後來特斯拉股價狂漲證明此論述。
在電動車推出了幾年後,台灣的機會終於來了。這跟1990年代電腦業的產品週期一樣,新產品剛推出時先由IBM、HP、Dell和蘋果等品牌電腦公司自己研發生產,等到後來產品成熟量大,生產才慢慢釋出給台灣的鴻海、廣達、仁寶、緯創、和碩等電子五哥代工。
現在電動車也是一樣,產品已達成熟階段也開始量產,即代工時機已經成熟,也很明顯的是台灣科技業的下一個最有成長的機會。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