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世代調查/滿意政府抗疫表現?台灣民眾近6成不滿,新加坡逾8成按讚

遠見X聯合早報 2022世代調查

林仕祥
user

林仕祥

2022-07-28

瀏覽數 15,350+

《遠見》與新加坡《聯合早報》合作,同步針對台星兩地進行世代調查。圖片來源/pexels
《遠見》與新加坡《聯合早報》合作,同步針對台星兩地進行世代調查。圖片來源/pexels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新冠肺炎與俄烏戰爭撼動國際局勢,標誌著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衝擊力不僅遍及全球,更深深影響每一代人的想法。《遠見》與新加坡《聯合早報》合作,同步針對台星兩地進行世代調查,發現台星兩地人民,在針對政府防疫滿意度上出現重大分歧,兩地民眾對於俄烏戰爭的責任歸屬,也不盡相同。

▲俄烏之戰誰來解套?台灣人認為美國比中國有能力解決,新加坡人反之!

對政府抗疫表現滿意度,新加坡逾8成 ,台灣滿意度不到4成、不滿意度近6成。

台星兩國雖都認定俄羅斯是俄烏戰爭的罪魁禍首,但台灣人歸咎於俄國的比例遠比新加坡高出14.7個百分點,相反的,認為美國該負責任的,台灣的比例則低於新加坡。美國和中國,誰比較有能力解決俄烏之戰?台灣人認為美國優於中國,新加坡人則反之。

至於台星兩國對於政府防疫的績效評比,兩地差異極大。台灣民眾有58.6%不滿意政府的防疫政策,但新加坡卻有82.8%的民眾滿意政府的防疫表現。 

台灣和新加坡,雖然同屬亞洲華人圈,但由於歷史背景、政經局勢、風土民情不盡相同,因此兩地的民眾對於國際關係的解讀、世界觀的見解、民生經濟的看法,以及公共議題的著重項目也各不相同,兩相比較,有不少耐人尋味的發現。 

關注議題相似,民生經濟、醫療、國際局勢均位居前列 

首先,當問及兩地民眾最關注什麼公共議題?結果發現,台灣人最關注的前四項議題,分別是民生與經濟(58.5%),其次依序為醫療(36.6%)、教育(30.7%)與國際局勢(28.4%),而這與新加坡人相當類似,排序也是民生與經濟(70.8%)最高,醫療(50.3%),不過相對台灣人,由於新加坡的住宅與政府政策十足相關,因此被視為第三重要的議題,占了34.8%,至於第四選項同樣是國際局勢(34%)。 

若進一步解構台星兩地不同世代對於不同的公共議題重視的程度。首先,在民生與經濟議題上,兩地最關注年齡層都落在30-59歲區間,台灣30世代、40世代、50世代的關注度分別為58.8%、66%、58.9%;新加坡則分別是74.5%、74.4%、68.7%。最主要是該年齡層為家庭主要經濟收入者,在當下國際產業局勢動盪,加上通膨加劇,因此,無論身在何地,扛起家庭重擔的三、四、五○世代,都無法不關心經濟局勢。 

耐人尋味的是,台灣的60世代,對民生經濟關注的比例相較其他年齡層低,甚至比20世代的關注度(54.7%)都低,僅48.1%;相反的,新加坡的60歲以上民眾,對民生與經濟議題的關注程度仍在7成以上,顯示在新加坡社會,民生與經濟議題是不同世代的最大公約數。 

推測新加坡民眾老後的生活多半與政府的政策息息相關,而台灣高齡者的生活,則與個人的財富自由相關,因此台灣老人對於民生經濟議題才呈現低關注度。 

至於醫療,台星兩地都呈現關注度與年齡呈正比的趨勢,不過或許是兩地醫療費用的差異,台灣因為有享譽全球的健保,除了20世代外,其他世代對醫療的關注度都比新加坡低了15%左右;且新加坡對醫療議題的關注,每個世代都比上一個世代激增逾10個百分點。顯見,台灣對醫療需求的迫切程度,不如新加坡明顯。 

至於國際局勢,新加坡每個世代都有極高的關注度,尤其60歲以上的民眾,關注度高達39.2%,但20世代也不遑多讓,38.3%的關注度拿下亞軍,並比30世代高出近8個百分點,足以見得新加坡年輕人十分具有國際觀。 

不過,雖然印象中台灣的國際化程度不如新加坡,但隨著網路帶動世界資訊的流通,加上台灣年輕人的外語程度普遍優於其他世代, 20世代的台灣人,是台灣最關注國際局勢的年齡層,比例近4成,而30世代則是第二高的族群,比例近3成。 

大體上,在台灣,國際議題的關注程度與年齡成反比,不過,最不關心國際議題的族群居然落於40世代,該世代最關注的議題,幾乎全是內政議題,在民生與經濟、教育、能源政策上,均拿下各世代之冠。 

愈年長愈重視兩岸,愈年輕愈重視國際 

有趣的是,在台灣,愈年輕愈關注國際局勢,但卻是愈不關心兩岸議題。最關注兩岸關係的反而落在60世代上,關注度近4成。足以見得對外關係的核心價值,台灣存有嚴重的世代差異。 

另,這次調查發現,台灣民眾關注的公共議題相對多元,每個不同議題的關心程度,均達兩位數以上,且大都還逾2成;相對的,新加坡人則集中關心民生與經濟、醫療、住宅、國際局勢及教育上。 

台灣民眾關注的公共議題相對多元;相對的,新加坡人則集中關心民生與經濟、醫療、住宅、國際局勢及教育上。 遠見製圖

台灣民眾關注的公共議題相對多元;相對的,新加坡人則集中關心民生與經濟、醫療、住宅、國際局勢及教育上。 遠見製圖

數據也顯示,雖然台星兩地的民眾過半數都是被動接收資訊,但台灣民眾(42.6%)相較新加坡民眾(34.5%),主動接收資訊的比例更高,這是由於在5060世代,有近半的台灣民眾採自行上網搜集多方資訊的方式,相比新加坡僅約3成左右,拉開了與兩者之間的差距,也顯示台灣熟齡世代的資訊化程度遠高於新加坡。 

同為華人社會,台星兩地民眾的工作價值觀類同,均有超過5成的民眾將「實現個人理想」視為選擇工作的主要因素,但彼此之間仍有些許差異。 

台人更偏金錢主義,創業動力高於星人 

從比例上來看,台灣民眾較新加坡民眾更偏向「金錢主義」,台灣人在選擇工作偏好多賺一點錢,整體平均分數為5.7分。且愈年輕比例偏好多賺錢的比例愈高,最高落在30世代上,20世代至40世代,均有半數以上選擇金錢為重而非個人理想。新加坡整體平均為5.8分,在選擇工作時偏好實現個人理想,只有30世代有超過半數將金錢置於個人理想至上。 

遠見製圖

遠見製圖

至於下班生活,是選擇「重要私人活動」還是「重要工作任務」?台灣民眾願意因工作棄私人活動,整體平均分數為6.4分,且隨年紀愈高,這樣的傾向愈明顯,60世代的平均分數達7.2分

新加坡民眾較台灣更偏向選私人活動棄工作,年紀愈低,這樣的傾向就愈明顯,20世代平均分數為5.4分,較優先選擇私人活動。顯然,對於工作的重視程度,台灣人略高於新加坡人。 

遠見製圖

遠見製圖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另外,因應近年來疫情在國際肆虐,遠距上班成為新趨勢,員工不用進辦公室,遠距在家上班讓作業更有彈性,衝擊眾人習以為常的工作模式。經此衝擊,不管台灣或新加坡,均有超過半數的民眾更偏好遠距上班,且愈年輕就愈偏好這種工作新模式,新加坡民眾更對遠距上班展現高度認同,以1分代表最傾向遠距,10分代表要到公司完成,台灣整體平均落在5.5分,新加坡為4.6分。

遠見製圖

遠見製圖

面對未來的職涯發展,台灣人比起新加坡人,更偏好自己創業當老闆,整體平均分數為5.5分。對比之下,新加坡民眾偏向以當上班族為主,整體平均分數為4.8分。

再細究不同世代的意向,台灣民眾的創業偏好均超過4成,40世代平均分數達5.9分,高於整體表現;新加坡最有意願創業的族群落在30世代,但各世代對創意的意願仍較台灣民眾低。

遠見製圖

遠見製圖

而兩地對於人生成功的定義,也略有差異。雖然「實踐自我價值」「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美滿」這三選項,均被兩地視為成功的定義,但排序略有不同。台灣民眾普遍將「實踐自我價值」視為首位;新加坡民眾則以「家庭幸福美滿」作為成功人生的代名詞。 

比較特別的是,有12.2%的台灣20世代認為「具有社會影響力」才是成功,顯示台灣年輕人對成功的定義開始出現質變。 

遠見製圖

遠見製圖

抗通膨,台星民眾優先縮減開支項目不同 

另由於新冠肺炎、俄烏戰爭導致全球供應鏈都出現瓶頸,而造成的物價上漲,對此,台灣民眾傾向「減少娛樂開銷」,整體比例達46.4%,但60世代民眾,跟其他世代相比卻做出不同選擇,44.3%傾向「減少購買非日常必需品的開銷」為最多。 

新加坡民眾則優先「減少購買非日常必需品的開銷」,比例達55.2%,而且無論哪個年齡層,均有過半數的民眾做出同樣的選擇。 

遠見製圖

遠見製圖

除了減少開銷外,台星兩地民眾均認為,投資理財是增加收入的最優先選擇,整體比例分別達到68.2%59.3%。但在第二選擇上則出現分歧,49.8%台灣民眾選擇「自我充實提升、進修」,42.5%新加坡民眾選擇「找兼職打工」。與減少開支相比,台灣民眾在開源上的選擇較為一致,但在節流上相對分歧,而新加坡的狀況則與台灣相反。 

除了減少開銷外,台星兩地民眾均認為,投資理財是增加收入的最優先選擇。遠見製圖

除了減少開銷外,台星兩地民眾均認為,投資理財是增加收入的最優先選擇。遠見製圖

俄烏戰爭,逾3成星人認為美國、北約須負責任

最後是針對目前全人類最關心的全球議題——俄烏戰爭與新冠疫情進行調查。 

在俄烏戰爭部分,儘管台灣與新加坡都認為俄羅斯要負最大責任,但比例上有相當的落差,60.3%台灣民眾歸咎於俄羅斯,但新加坡民眾僅45.6%。其他國家方面,15.6%台灣民眾歸責於美國、4.6%歸咎於烏克蘭;新加坡則有23%民眾認為美國要負責,且近10%也認為北約須對這場戰爭的發生,付出一定的責任。 

遠見製圖

遠見製圖

從不同年齡層來看,60世代的台灣人認為俄羅斯須負責的比例最低,僅53.2%,相對的,有近3成認為美國要負責,表現上與其他世代較為不同;新加坡民眾部分,也呈現60世代認為俄羅斯須負責的比例最低、歸責於美國的比例最高的情況,兩者分別為34.8%33.7%,幾乎沒有差距。另外20世代的新加坡民眾,有12.6%認為北約需付最大責任,比例為所有年齡層中最高。 

至於介入俄烏戰爭的解鈴人,大多數的台星民眾均認為應交由俄烏兩國自行處理,比例分別為33.2%44.5%,但在另兩個最有實力介入的國家:美國與中國,看好度出現差異。23.3%台灣民眾看好美國、15.9%看好中國;新加坡則是12.3%看好美國、15.4%看好中國,且隨著年紀的增長,對中國的看好度不減反增。 

從對美國、北約、中國、俄羅斯看法的差異上,可明顯感覺台灣相對新加坡,價值認同上更趨近於西方,更加親美、親西方,足以見得,兩岸的糾葛,左右著台灣人在意識型態的選邊。而新加坡在外交政策上,長期來講講究平衡,美國、歐洲、中國等各方勢力均有接觸、交往,自然就不會像台灣這樣出現一邊倒的現象。 

遠見製圖

遠見製圖

台灣愈年長者,愈不滿意政府抗疫表現 

另在防疫滿意度上,台灣與新加坡出現極大的差異,台灣有58.6%不滿意政府的防疫政策,每個世代均有超過半數的人不滿意,且隨著年紀愈大愈不滿;相反的,新加坡卻有82.8%的民眾滿意政府的防疫表現,且年紀愈大愈滿意,60世代甚至出現逾9成的滿意度,與台灣相比,出現強烈的反差。 

遠見製圖

遠見製圖

儘管台灣防疫初期表現亮眼,以「台灣模式」在國際上綻放耀眼的光芒,但在防疫進行下半場時遇到的逆風,包括2021年的疫苗短缺、2022年的快篩試劑不足等瑕疵,導致民眾對防疫政策失去信心,不滿情緒油然而生。 

台灣發生的這些瑕疵,在新加坡防疫過程中不曾發生,儘管新加坡選擇與疫情共存後,每日確診人數也快速飆升,防疫政策時鬆時緊,但星國民眾始終相信政府的防疫政策,隨著生活逐漸正常化,或許是台星兩地對政府防疫表現出現顯著差異的原因。 

新冠肺炎與俄烏戰爭,一個是百年未見之大疫,一個是二戰後,歐陸所遭遇的最大規模戰爭,面對這兩個衝擊國際格局的大事,台灣與新加坡同屬小國,也都位於亞洲,更是以華人為主的社會,雙方看待世界的眼光相似之處自然很多,但調查結果也顯示,雙方對不同事情的看法,存在極大差異。 

除了國家與國家之外,不同世代之間的差異性也一目瞭然,尤其在針對國際議題的看法,台灣內部顯然已經有世代隔閡的狀況出現,如何增進各世代之間進行更多交流與了解,彌合不同年齡層之間的意見分歧,讓整體社會發展共榮共好,也將是台灣未來的挑戰之一。 

遠見世代調查說明。遠見製圖

遠見世代調查說明。遠見製圖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