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批判性思考」的本質,就是「靠自己的大腦仔細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也是一種「邏輯+想像力」的思考法。如果「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那就思考「怎麼做才能讓人覺得豁然開朗」來解決問題。(本文摘自《哈佛╳史丹佛 成就超一流邏輯思維的33問》,作者為狩野未希,以下為摘文。)
點破對方問題的終極提問
‧ A帶來的點心不夠分給所有人吃,雖然我自己不吃也無所謂,A卻莫名其妙地說他要吃兩個。A為什麼要這樣說呢?他明明知道點心的數量不夠啊!
‧ 最後B說他吃不了這麼多,於是切了半個給我,氣氛卻瞬間變差了。說實在的,A乾脆不要帶點心來不就好了。
我該怎麼做才對呢?
問題:
注意:
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
提示:
對這個人來說,怎麼樣才算是「豁然開朗」呢?
解決「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的問題
這次「提問的目的」是「幫助對方豁然開朗」。你可以使用「提出有效問題的方法」,也可以透過思考「怎麼做才能讓人覺得豁然開朗」來解決問題。
思考點一:期望結局
如果這個人能夠具體知道自己當時該怎麼做,應該就會豁然開朗吧?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多半是因為不清楚自己希望事情最後「如何發展」或「如何收尾」,所以你可以問對方:「你覺得這件事情最後該如何發展,對你來說才是最理想的?」如果對方能夠確定自己「想要得到的結局」,那麼只要從結局反推該怎麼做即可。
思考點二:分辨主客觀訊息
此外,如果事實與意見混在一起,導致分不清楚什麼是客觀的資訊,什麼是主觀的感覺,也會使腦袋亂成一團。這時候你可以問對方:「你可以把剛才說的那段話分成事實和意見嗎?」
思考點三:追究事情的本質
又或者,追究事情的本質也是一個好方法。
當對方問「我該怎麼做才對」時,你可以問他:「不管氣氛如何,你當下所做的事情有多少意義呢?」接著再問:「話說回來,你真的必須做點什麼嗎?」
思考點四:語意確認
此外,語言的使用不夠精確,也有可能造成思緒的混亂。這時你可以問他:「所謂氣氛變差,具體來說是變成什麼狀態呢?」對方說不定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會發現:「嗯,氣氛變差搞不好只是我的錯覺?」
※解答範例
‧ 你覺得這件事情最後該如何發展,對你來說才是最理想的?
‧ 你可以把剛才說的那段話分成事實和意見嗎?
‧ 話說回來,你真的必須做點什麼嗎?
‧ 所謂氣氛變差,具體來說是變成什麼狀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