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三流的人從「今天很熱呢」開始,二流的人從「聽說今天會熱到超過30度喔」開始,一流的人會從什麼開始呢?(本文摘自《一流、二流、三流的說話術》一書,作者為桐生稔,以下為摘文。)
打完招呼,如何避免一不小心就沉默?
各位有這樣的經驗嗎?
講沒兩句就陷入沉默的對話與自然而然延續下去的對話,一流人士的對話當然屬於後者。那麼,開始對話時究竟要注意什麼呢?
其實,重點很明確。
閒聊時要把握的訣竅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請先回答我一個問題。
你認為每個人最感興趣的對象是誰?是心愛的偶像?還是始終當成競爭對手的同學?
其實都不是喔,每個人最感興趣的對象是「自己」。
舉例來說,學生時代參加教學旅行時拍的團體照,你第一眼找到的,會是喜歡的女生還是自己的臉?
找到自己的速度一定比較快吧?
再舉一個例子,自我介紹和介紹別人,哪一種做得比較好?一定是自我介紹吧,因為自己的事自己最了解。
每個人最在意的都是自己,談及自己的事也最容易。應該說,大家都很想講自己的事,一流人士非常明白這一點。
仔細研究一流人士說的話,會發現他必定將對話主題集中在對方身上,例如這樣的對話:
• 「今天很熱呢,聽說會超過30度喔,你怕不怕中暑?」
• 「今天真的很熱呢,冷氣會不會開太強了?溫度這樣你可以嗎?」
• 「今天也太熱了吧,不過○○先生您感覺就是『夏天的男人』,您喜歡夏天嗎?」
像這樣,一定會將對話的箭頭朝向對方,做出讓對方容易回答的主題設定。
你身邊是否也有讓人感到「跟這個人說話時,不知不覺就說了好多」的人呢?
如果有的話,請務必注意與他閒聊時的內容,你會發現,他一定都將對話主題集中在你身上。
提問的技巧
看刑警偵探影集時,經常出現辦案警官與犯人談判的場景。這種時候,警官多半使用「提問」方式進行談判。
提出問題,就可以引出答案,一步一步逼得犯人無處可逃。
即使是普通影集,也常看見配角問主角「最近過得如何?」
主角回答問題時,聚光燈自然打在主角身上。
人一旦被問了什麼就會想回答。
比方說,被問到「今天中午吃了什麼?」腦中就會瞬間思考起自己今天的午餐。
在學校課堂上,老師一問「2加2等於多少?」學生就會回答。
我們活在「被問了什麼就要回答」的習慣中。
一流人士非常明白這個習慣,他們懂得巧妙運用提問的方式引出對方話題,引導話題進行。
事實上,對話時握有主導權的不是說話的一方,而是提問的一方。
我前一份工作的主管,是業績全國第一的頂尖業務,跟這位主管一起去跑業務時――
• 「社長,您好!社長最近換新沙發了是嗎?」
• 「所長,好久不見!話說回來您曬得還真黑呢,是打高爾夫球曬的嗎?」
就像這樣,他一定會搶先拋出問句。
以前我曾參加某大型人壽保險公司頂尖業務員主辦的交流會。那位頂尖業務碰到每一位出席者都說:「歡迎,最近好嗎?」懂得發問的人,總是能掌握對話的主導權。
矽谷的傳奇「教練」也使用的溝通法
各位知道矽谷的傳奇「教練」比爾.坎培爾(Bill Campbell)嗎?
他被譽為蘋果前執行長史提夫.賈伯斯及Google前執行長艾力克.施密特之師,施密特等人所著《教練:價值兆元的管理課,賈伯斯、佩吉、皮查不公開教練的高績效團隊心法》(Trillion Dollar Coach:The Leadership Playbook of Silicon Valley’s Bill Campbell)是一本非常有名的書。
比爾.坎培爾在進行指導時,一定會從這個問句開始:
「How are you? What are you working?」(最近如何?現在正在進行什麼工作?)
搶先提問,被問的人一定會回答。
一流人士懂得徹底執行這個簡單至極的法則。
如何挑選提出的問題?
一如「前言」提到的,閒聊的「閒」指的是「天南地北,漫無目的」,聊就是「談話」。「談」由「言」與「炎」組成,談話這件事就是要為彼此的關係點火。
換句話說,比起談話的內容,談話時「是否自在舒適」、「是否感受到溫暖」或「是否聊得開心」,才是能夠加深人際關係的重點。
那麼,反過來說,一個令人「不自在不舒適的空間」又是怎樣的空間?
人類大腦一旦開始思考,就會劇烈消耗能量。各位在考試遇到解不出的難題,或工作上找不到解決方法時,也曾消耗過不少腦力吧?
「抱頭煩惱」這句話說的沒錯,愈深入思考,人類的大腦愈疲憊。換句話說,若是跟人聊天時不斷丟出問句強迫對方思考,對方的大腦可能會累到當機,覺得這個空間讓他太不自在,因而中斷對話。
一流的人非常清楚這一點。
因此,一流的人聊天時,只會丟出對方能夠立刻作答的「具體問句」。
聊天時最理想的問句
舉例如下:
①比起問「最近忙嗎?」,一流的人會問「最近週末有好好休息嗎?」
②比起問「您有什麼嗜好嗎?」,一流的人會問「您放假時最常做什麼事?」
③比起問「你在健康上有特別注重哪些事?」,一流的人會問「你最近有上健身房嗎?」
④比起問「今晚吃什麼好?」,一流的人會問「你今天比較想吃清爽的海鮮,還是重口味的肉食?」
⑤比起問「最近學了什麼?」,一流的人會問「最近讀了哪些書?」
就像這樣,不提出籠統的問題,一流的人提問時,問題的內容非常具體。
在工作上決定下次開會日期時,最常聽到的話就是「請提出下次可以開會的日期」。
你得翻遍自己整本行事曆,找尋有空的日期,再提出3個日期給對方,這真是非常累人的一件事。
比起這樣,要是對方能說「關於下次開會的時間,這3個日期中有您方便的時間嗎?」這樣提出具體選項,豈不是輕鬆多了嗎。
提問時,最理想的狀態是「讓對方不用思考,光靠反射就能回答」的問題。
若是提出過於籠統含糊的問題,對方必須經過一番思考才有辦法回答,這會引起大腦疲憊,讓人感到不自在。
對話停頓,沉默持續時,請試著將原本籠統的問題轉換為具體的內容吧。
(延伸閱讀│「溝通力」是讓對方愉快說話的能力:在提問前面加上「這3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