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俄烏戰爭成導火線!倫敦金屬交易所發生「妖鎳」事件

陳冲
user

陳冲

2022-04-08

瀏覽數 95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前些日子,觀賞一部警探片,結尾引用英國歷史學家James Anthony Froude名言:野生動物不會為競技/娛樂殺生,只有人類才會折磨或殺戮同類為樂。人類真是眾生中唯一以折磨或詐欺他人為樂的物種嗎?

3月初,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發生震驚全球的妖鎳事件,Froude的話就在我腦海浮現,10年前Libor醜聞爆發時,浮現在腦海的也是這句話人之初,性本善?為基本生存以外的慾望,傷害他人,引以為樂,難道就是人異於禽獸之處?

俄國產鎳占全球一成 

妖鎳事件,雖仍硝煙瀰漫,但故事輪廓已然呈現。在3月之前(或說在俄烏戰爭之前),世界鎳價不曾超過每噸2萬美元,由於俄國產鎳占全球一成,開戰後,交易價開始攀升,3/4已達29000元,3/7越過48000元,至3/8更因軋空(short squeeze)升至歷史高點101365元。

本來依市場規矩,做莊的LME只要追加保證金或強制平倉即可,但LME卻做了成立145年未曾出過的怪招,居然宣布3/8交易不算,一切回歸3/7重新發牌。

簡單言之,3/8在紀錄上當作沒有發生陰謀論隨之而起,事情全因鎳業巨擘青山控股公司過度做空,損失可能高達300億美元,連帶影響一串經紀商,為免系統風險,LME不得不出面止血。

由純鎳鑄造的荷蘭硬幣。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由純鎳鑄造的荷蘭硬幣。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另有陰謀論則謂LME2012年被香港交易所收購,會為青山控股兩肋插刀其中應該有中國因素等等,不論背後真正原因為何推翻交易結果,對LME百年信譽,乃至市場秩序,當然是嚴重打擊,不知何時可以恢復?

目前國際上已有集體興訟,甚至另設交易所之議,猶記得曾任英國財政部司長(規劃金融監理)其後轉任LME執行長的Alan Whiting1996年在英國財政部內接待本人時,對其當年斷然處置日本住友炒作銅價之事,以及LME居全球牛耳的驕傲言語面對LME今日困境,如Whiting地下有知,能不泫然涕下?

至於Libor,眾所周知,是全球金融交易利率計算的準繩,牽涉300兆美元以上貸款或投資的利息計算

Libor由英國銀行協會(BBA)根據會員每日願付出的利息報價,由隔夜利率發展至一年期,而且為使Libor有代表性,又不會被操控,還特別在計算時扣除極端值(剔除最高最低25%的利率報價),結果居然還被操控,而且是集體舞弊,涉及全球主要銀行。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經跨國主管機關調查,歷史悠久的Libor2022年起停用,對業者除有至少五億罰款(實在微不足道),及2017/1113名交易員法辦外似乎不了了之

當然Too big to jail加上Too big to fail是官方或業界處理本案主要的心理障礙,實在茲事體大,已無從處理。

這從事發後,2012/7/27英國FT(金融時報)有一篇分析推測,這種操控由1991年即已開始,此如屬實這項醜聞牽涉的機構、時間、金額,如計算賠償,將絕對是天文數字,如謂動搖G7的國本,絕不誇張,也不知該如何善了。  

金融市場不是吃人的市場 

金融市場不是吃人的市場,而市場設計本有其規矩與道理。

投資與投機,都是正常的行為市場中有Investor Speculator看法不同,才能形成流動性,促成市場的運作,其或增加價值、或規避風險,但都不能過分,一但過分造成貪婪是圖1987年電影Wall Street中,還為Greed is good找理由,合理化詐欺或折損他人以致減損整體經濟價值,加大波動風險,就不是市場的原意。 

LiborLME都曾是英國的驕傲,立意良好的制度,都因貪念毀於一旦,能不戒慎?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原文刊載於新世代金融基金會網站,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