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媒體譽為「區塊鏈天才」的胡耀傑,今年25歲,是科技新創圖靈鏈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曾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區塊鏈研究院受邀學者、紐約新聞區塊鏈Blackbird AI首席技術總監,近年更擔任成大TEDx講者、台大國際引路人計畫的企業合作導師。
胡耀傑高中畢業後,即以學測滿級分的優異成績,獲得香港科技大學的全額獎學金。港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畢業後,又取得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程碩士學位,不僅掌握資工專業,還具溝通與整合能力,是世界爭相追求的T型人才。
就讀香港科大時,他積極爭取校外實習經驗,讓他習得與業界接軌的實作能力;從實習企業到瑞士洛桑交換期間,即因絕佳的英語表達能力,成功擴展國際視野,並取得合作機會。
然而,這些機會絕非憑空而降,胡耀傑擅長主動出擊,並連結校外資源,而一路以來結識的師長好友,都成為日後他創業的養分。
常參加社團、演講,累積學界人脈
原本胡耀傑大學想念電機,延續兒時對機器人的熱愛;後來在大一不分系的課程中發現,接電線並非自己的專長所在,大二決定轉往資訊領域,從此一頭栽入程式世界。
胡耀傑提到,港科大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課程是資訊安全課。日本籍教授要求學生用c語言寫出能自我複製的病毒。對胡耀傑而言,這個病毒非常美麗,因為它必須前後環環相扣,複製過程才不會產生殘渣。「就像寫一首七言詩,同時藏頭、藏尾,又藏對角線。」喜愛詩詞創作的胡耀傑,用詩來比喻程式設計,展現專屬工程師的美學。
他也積極參與社團和演講,在駭客社團中,迅速累積資訊安全的實戰經驗。有別於多數學生坐在後排的習慣,胡耀傑每次聽演講都坐第一排,且積極提問,以致講者對他印象深刻。演講結束後,他還會特地寄封email給講者,談到自己最近的規劃。他曾寫信給一位講者,提到自己將到瑞士交換,詢問可以加入瑞士的哪些計畫,「如果他真的願意幫你,你就會迅速取得資源。」
小小一封email,卻可能蘊藏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機會,「大部分有用的資訊都不是公開的,公開的資訊都太遲了。」深諳此理的胡耀傑,大學時期即和系上幾位教授維持良好關係,直到現在仍會定期與教授聚餐,師生互動良好。
「港科大的課程設計都非常有目的性,但它與業界使用的東西還是有一大段距離,」胡耀傑笑說,他大一時其實很排斥實習,那時他認為大學的首要任務應是培養學術能力,後來看同學陸續開始實習,才跟上腳步。
積極請益前輩,自學填補學用落差
雖然找實習機會較晚起步,後來卻因著多次積極大膽的嘗試,獲得許多實習機會,包含美國矽谷負責Google眼鏡應用的醫療開發公司Augmedix、香港摩根大通(JP Morgan)亞洲總部等。胡耀傑大二時,更爭取到前往美國矽谷僅有的一個實習名額,在矽谷,他觀察到學用脫軌的現象,讓他體認到校外學習的重要。
當時,胡耀傑對業界的技術架構一無所知,他把握每次向主管同事學習的機會,每天清晨5點就起床,埋首學習新技術。這段自我摸索的學習過程,讓胡耀傑的自學能力突飛猛進,後來創業遇到財務、法規等問題時,就靠著自學力快速掌握重點,運用不同專業來解決困難。
矽谷的實習經驗,更提供他精進表達能力的機會。由於實習工時不長,胡耀傑便利用空檔參與各式聚會,結交精英人士,讓自己在拓展知識範疇的同時,也能累積人脈資源。
如果能重新回到大學時期,胡耀傑會提醒當時的自己,多把握學習外語的機會。因為流利的英語是基本必備能力,相較於台灣學生較擅長的閱讀與聽力,英語口說和書寫能力更重要,「做的東西再好,若對方聽不懂,就是零分。」
現在圖靈鏈的客戶擴及亞洲各國,除了英語,日韓等外語也成為進軍國際市場的利器。胡耀傑強調,若因為語言限制,向客戶介紹產品時顯得猶豫或信心不足,對方便會懷疑產品價值;如果只是因為語言這種工具導致的,那就非常可惜。
胡耀傑認為,在國際化的時代,若能將自己專業發揮得更淋漓盡致,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