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隱身在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資本額僅3.6億的小公司,用一批10、20年的老機器,生產出全世界都需要的半導體封裝材料。長華科技如何把日本人想退出、中國人沒興趣的技術,做到獲利世界第一?
過去一年,晶片荒讓百業跳腳,使得凡半導體相關產業,從上游的IC設計到代工、封測,無論哪個環節,都陷入增產的壓力。到底有多嚴重?從本月生日的長華科技(以下簡稱「長科」)董事長黃嘉能,在《遠見》記者採訪到一半時,還得匆忙離席,去切第13個封裝廠客戶送來「示好」的蛋糕,便可略知一二。
「有人說我們導線架叫dirty high-tech,意思是科技業裡的黑手,髒的啦!不像園區裡的公司,有五星級lobby,但別小看這一小片,半導體廠沒有我們,還真不行,」黃嘉能臉上總是掛著一抹跩跩的笑容。
從代理材料切入導線架生產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