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COVID-19疫情襲捲全球、造成國際民航業前所未有的寒冬,全國航太龍頭漢翔航空工業也遭遇巨大的衝擊。
兩年半前接班的胡開宏董事長以漢翔的硬底子技術自豪:「漢翔是投資在技術實力上,不是投資在錢滾錢上,我有信心,因此提出『精實、當責』企業管理理念,從開源、節流、深蹲三大方向轉型升級,善用現有資源,開拓出電動巴士、儲能新事業,把流失的業績補救回來!」
人人當責、精實管理,形塑企業文化成就共好
眾所周知,漢翔是大型飛機公司Boeing、Airbus的Tier 1供應商,但疫情打趴了民航機搭機與採購新機的訂單,導致漢翔發動機、機體結構進帳直接少掉50億元,胡開宏迎難而上,扭轉民航占比6成、軍機約占4成的客戶比例,轉向國內開拓商機,增加營收。
遇缺不補,專案執行完畢不留人,胡開宏發揮軍人實事求是精神,精簡漢翔人力,從8,000多人瘦身到7,500人以下,訂出KPI值,考核透明化,去蕪存菁,讓優秀人才出頭,「我設立董事長信箱,如果查出主管考核不實,就拔官。」藉由明確的公司治理制度形塑企業文化,面對嚴峻挑戰,人人當責,上下一心,做到精實管理。
深蹲,為的是多角化經營,布局未來,「我們不減薪,營收已經轉正,111年會直線上升。」胡開宏身先士卒,即使在臺美疫情都最艱難的時刻,還赴美爭取復產供貨的布局,寧可冒著來回雙程都檢疫隔離的風險與不便,「這就是我一直在講的『當責』,在什麼職位上,做好什麼事,同好,就能共同成就。」盤整資源後,清點出藍海市場可做的標的,漢翔的核心技術、製造能力、品質都很優越,「戰機是重大的商機,必須畢其功於一役。」他帶著全體員工動起來。
高教機、改良型F-16新銳報到,電動巴士供不應求
漢翔臺中廠區的前方園區裡,IDF戰機一字排開,印證了開源的新成果,依據政府國機國造政策,自製訓練飛官的首架高級教練機「勇鷹」問世,115年底前量產66架高教機,交付空軍,此外,100多架老飛機F-16A/B型戰機構改良、升級完成到F-16V,已經到位,漢翔也成為國產軍機的亞太提升效能暨維修基地。
在後方園區,多元轉型的成果具體可見,新發展成型的儲能設備同樣一字排開,建置妥當的5MW儲能系統已於110年9月底啟用,漢翔躍升為全臺首家正式上線的台電合格供電廠商,並正在沙鹿園區擴增第二、三座自地自建的儲能設備。
在產品展示間,電動巴士的部件是一大亮點,胡開宏表示,漢翔在航空輕量化材料的設計及生產使用已有豐富的經驗,因此在疫情期間,將航空技術擴大延伸應用於電動巴士產業國產化,110年8月發表鋁合金全低地板電動巴士新車型「漢唐一號」國際合作成果,並與唐榮等10家供應鏈企業組成CTP聯盟,攜手開拓美日國際市場。
胡開宏細說「漢唐一號」電動巴士的優勢,包括採用複材車身,比起原本的鋼骨結構車身更輕25%,「減重」達600公斤,續航力大幅增加逾400公里,漢翔也將航空電子技術與車電網路技術導入在新車款中,產出600輛,而市場需求量高達15000輛,供不應求,以後還將外銷,為國爭光。
「這不只是為漢翔,更為國家做事!」胡開宏接任以後,成立了「戰情室」,商業情資、產線稼動率等等,在螢幕上一目瞭然,每天與不同部門開會,進行組織調整,110更從國際市場轉變為兼顧往國內市場布局,開展出儲能售電的新局,誠如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名言所說「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漢翔逆風而上,將能飛得更遠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