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一位在FBI任職,擅長識破罪犯謊言的資深探員即將退休。他收到一封邀請會談合作機會的信件,寫信的主管用不到150字的內容,就成功得到這位探員的信任。(本文摘自《你該信任誰》一書,作者為羅賓・德瑞克Robin Dreeke, 卡麥隆・史陶斯Cameron Stauth,以下為摘文。)
一封信件展現「信任」的構成要素
2018年9月17日,下午4點
我搭乘的飛機在舊金山灣上方低空盤旋著,因為天色已暗,只見到泛美金字塔的高樓頂端,如同在陽光下的黃金般閃閃發光。會有此聯想其實也滿合乎情理的,因為我就是為賺錢而來。
更確切地說,因為我再過幾個禮拜就要從聯邦調查局退休,所以先到這裡找工作,希望有機會將自己擔任情報人員的專業應用於一般產業界。數週前我收到一間舊金山知名資安公司的電子郵件,來信的是某部門的主管,對方請我到公司進行兩到三天的顧問工作,顯然是要藉此機會先評估能否長期聘僱我。
這家公司提出的薪資優渥,不過令人興奮的不是薪水,而是這位主管的來信令我印象極為深刻。這封郵件的寫法與內容,完全符合我多年來深入研究,並奉為圭臬的行為科學分析原則,也充分顯現當一個人值得信任時的諸多證明。
這名主管以不到150個字的信件,就展現正面且合理的信任所該具備的基本要素。
一、徵詢我的意見和想法
畢竟這正是他來信的目的。一般人在簡短的信件中多數的句子常以「我」開頭,但他每一句話的開始都寫著「你」。
我曾在《如何讓人信任你》一書中提到,如果想要練習放下自我,不再只是專注於自己,可以寫一封全文沒有「我」的電子郵件、簡訊、推特或貼文。這件事是有難度的,因為每個人都想要自己成為每一句話、每一件事情的主角,但當你試著放下自我,你就能輕易將自己的目標與他人的目標統合一致,把你嘗試達成的目標,變成對方目標的一部分。
二、能認同我的處境
他表示就自己的了解,我在業界的行事風格和他很類似。這樣的設身處地和善解人意,是給予一個人信任時很重要的特質,這和巧言令色絕不相同。說話總是充滿花言巧語的人,愛唬弄畫大餅,且他們的目的多在操弄;有共感則代表對方能體諒、理解你的情感,並找出雙方的共同點。
三、希望知道我最重視的事
他希望了解我最感興趣的有哪些事情,以及在這家公司工作會對我有何好處。
四、提供我選擇的自由
他希望由我來決定會面的時間、想討論的內容,以及雙方該如何進一步合作,以發展長久的關係。
這樣的提議真是太棒了,因為良性的溝通絕對會將重點放在對方身上,而非自身。
五、充滿理性,也通情達理。
「理性」與「合理」這兩項特質似乎很類似,其實不然。例如,有人會很理性地提出不合情理的要求,以否定對方的方式將事情合理化,也就是「為證明某個論點而操弄事實」。但這名主管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就事論事。
而且,他的文字真誠懇切,讓人覺得他內心也是做如是想。這種「情辭合一」就是我所說的「信任的語言」。只要我感受到這種語言的力量,都會覺得對方是能和我心靈契合的人。
這個人感覺就是我夢寐以求的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