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可簡單概括為「5大要領」,即「一看地段、二看配套、三看樓層,四看房型(格局),最後看價格」。
一、看地段
買房首先看的是地段,華人首富李嘉誠也說過:
決定房地產價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
雖然這個地段論更適合用於房產投資,但是剛需買房選擇區域(地段)也很重要。
因為好地段的房產保值或升值的空間更大,風險相對偏遠郊區要小,就算未來房價暴跌,首先下跌的也是地段較差的房產,地段好的房產房價一般都是最後下降的;反之,當房價上時,好地段的房子一定最先上漲。
二、看配套
買房絕對不能忽視(社區)的整體環境和周邊的生活機能(設施),若生活機能、配套設施不完善,甚至連想吃個飯,看個病都很麻煩。
好社區內部和周邊的配套設施就相對完善一些,不僅水、電、瓦斯、wifi、停車場、多功能兒童活動空間、園區休閒場所、物業公司等內部配套設施能滿足住戶的日常居住需求,周邊還有便利商店、菜市場、藥店、小型超市、學校、公車站點或者捷運等多功能服務配套,能滿足住戶衣食住行的需求。
三、看樓層
不同的樓層,房子的通風採光、視野景觀以及住戶的私密性、居住舒適度,甚至噪音汙染、外出的便利性等都或多或少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低樓層外出更方便,如遇意外也更容易逃生,但是通風、採光、視野等相對高樓層較差,私密性較差,噪音汙染也嚴重;高樓層視野好、空氣清新,通風採光都更佳,但是如果房子太老舊的話,電梯故障,可能會影響外出。
四、看房型(格局)
不同朝向、不同通風採光的戶型也能影響住戶的居住舒適度,一般來說「南北通透」、戶型方正、設計佈局合理、乾溼分明的才是好房型(格局),這樣住起來更舒服,而只有一面採光、通風的房型,除非是小坪數或是深度較淺的房屋格局,否則宜儘量避免。
五、看價格
很多購房者認為房價才是買房的最關鍵因素,對此筆者並不完全認同,其實適不適合自己才是最關鍵的。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如果房價偏高你也能接受,這樣你就會覺得地段好、配套好、房型好、樓層好的房子才是最好的,就算房價貴點也願意買。
但是,如果你能力有限、購房資金有限,那麼這時就會覺得房價越便宜越好。不過「一分錢一分貨」,好地段的房價貴也有貴的道理,而有些房子之所以便宜也是因為有明顯的缺點,還是要看個人的接受程度,如果你完全不介意這些缺點,那就可以買,但是也要考量日後換屋後手的接受度,如果你介意這些缺點,那我建議還是不要買了,免得日後後悔。
(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