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危機當前,傑出領導人如何「管理焦慮」?

哈佛商業評論
user

哈佛商業評論

2021-05-24

瀏覽數 44,050+

圖/僅為情境配圖。pexels
圖/僅為情境配圖。pexels

全球的政商界領導人,正面臨一項重大挑戰:如何帶領追隨者安度致命疫情?但危機帶來焦慮,傑出領導人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的焦慮呢?

歷史可以做為引導。哈佛商學院企管講座教授南西.柯恩(Nancy Koehn),在她的著作《危機造就領導人》(Forged in Crisis)一書中,說明歷史上許多傑出的領導人,像是林肯、小羅斯福等,如何在不確定之中,仍能提供穩定性、冷靜果決,以及希望。

《哈佛商業評論》整理精彩訪談如下:

問:你研究的那些領導人,當時是如何協助人們度過危機?

南西.柯恩答(以下簡稱答):方法就是完全坦誠,並提供可信的希望。

第一,要提供事實給人們,讓他們知道現況,協助人他們了解危機情形,以及建立信任。

第二,告訴人們,你打算如何解決關鍵挑戰、你和他們手中有哪些資源可使用?

其中一些資源是有形的,例如,金錢、人力,或是軍力;有些是無形的,像是勇氣、復原力、團結、同情心,以及想像力。明確指出這兩種資源,有助於降低恐懼。並讓大家了解,自己也是解決方案的一環。

問:危機時刻,領導人應展現什麼樣貌?

答:在危機時期,人們的焦慮很大部分取決於是誰在領導,以及領導人的行為。必須讓民眾認為,領導人與領導團隊了解目前的情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有一套計畫,而且他們有關懷心。

問:身為領導人,該不該表現出自己的焦慮?

答:領導人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展現自己人性的一面,是沒有問題的,但不該在大眾面前恣意發洩情緒,這只會讓人偏離重點、造成不安,而且具有破壞性。

尼爾森.曼德拉(Nelson Mandela)在種族隔離時期的南非曾是國家的敵人,並淪為階下囚。但他有一句名言

明白了所謂勇氣,並不代表沒有恐懼,而是能戰勝恐懼。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想要戰勝恐懼,就必須自律自制。

真正的領導人知道,人們會從他們身上尋求暗示,所以,領導人會表現出迎向戰鬥的樣貌。這並不代表領導人無視或否認自己的恐懼,而是必須找到方法去釋放這些焦慮,像是私底下,在值得信賴的同事面前發洩焦慮,而不是公開展現。

pexels

pexels

問:如果領導人嘗試許多計畫都失敗,不會讓追隨者更焦慮嗎?

答:領導人必須促使人們對危機採取新的思考模式。不要讓他們認為有一個像GPS那樣清楚指引的道路,可一路通向終點。要向人們解釋,未來的路必然會走走停停,從這個階段走到下個階段。

但與此同時,要一直讓他們有事情可做,指派他們執行有助於推動任務進展的工作。例行工作也很重要,可以淡化恐懼。在令人不安的時期,定期溝通可以帶來穩定。

問:焦慮有當下的焦慮和長期的焦慮。應對方式是否也需要改變?

答:如果你知道這種情況不會迅速結束,就必須讓人們知道。

你也一定要強調各種進展和勝利。優秀的領導人總是能找到勝利事件來慶祝,無論是多小的勝利都可以。就算手上根本沒有好消息的時候,也能找出其他辦法來鼓舞士氣,可能是靠食物,或只是讓大家好好聊聊。

問:你研究過的領導人,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焦慮?

答:甘迺迪會在方便的時候去游泳,還有和弟弟聊天。林肯會在半夜的時候,在白宮的長廊上踱步、唱歌,說些黃色笑話。高效能領導人會找出任何有助於消除恐懼的方式,時時執行,讓自己站穩腳步。

(林俊宏譯,此文摘錄自《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數位文章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