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將成立滿30周年的瑞助營造,張正岳董事長就是帶著「承諾」用行動實踐企業良善之山,從發揮建築本業,到善盡企業社會責任,超前部署創新建築,持續帶領公司全體同仁跨向下一個半甲子的雄心壯志。
「後疫情時代,人們對建築的需要是什麼?」「因應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建築如何跟上健康、智慧、綠色與養生等四大趨勢?」「5G即將啟動智能生活時代,建築業該如何數位轉型、前瞻接軌?」
還沒開始進行採訪,講究速度與效率的瑞助營造董事長張正岳,一坐到椅子上就開始分享起正在超前部署的明日願景工程,期望瑞助營造能建構全民連結的社會網絡,帶給所有人更好生活。
為地球好 前瞻布局綠能事業群
雖然全球產業飽受疫情衝擊,但上半年瑞助營造的業績不但絲毫未受影響,還逆勢繳出百億業績訂單,年度目標達成率高達70%,張正岳董事長認為,瑞助營造業績不受影響的關鍵,除來自於堅持品質、創新與綠色的核心經營理念外,更是因為堅持企業社會責任,願意前瞻布局新的事業領域。例如,瑞助營造早在四、五年前就開始布局綠色經濟與循環經濟,並成立「綠能事業群」,以配合國家能源政策轉向風、水、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開發。
在疫情重創各行各業的上半年,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就選擇瑞助營造為合作夥伴,以因應海上風力發電而必須在彰化濱海設置的綠能維運中心,讓昔日的超前部署成為逆境中營收持續成長的關鍵。
企業社會責任為準則 提升國人生活品質為目標
一般人想到企業社會責任,就會想到公益活動,這一點,瑞助營造也確實不落人後。2014年高雄氣爆發生時,瑞助營造曾迅速成立「高雄氣爆志工小組」前往災區復建;2016年台南大地震時,瑞助也在第一時間前進偏鄉,為受損的學校做修繕工作。
但是瑞助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聚焦本業的企業社會責任,因為瑞助營造認為,只有蓋出優質與精緻的建築,整體社會包括住家與公共工程的品質才會更好,也才能提升整體國人的生活品質,這才是營造業最重要的企業社會責任。
為此,瑞助營造在過去15年間就大聲喊出兩個十年願景工程,分別是:「2005-2014年打造優質建築的實踐家」、「2015-2024年打造精緻建築的領航者」。瑞助營造希望透過企業願景勾勒,將企業經營方針和社會責任緊密相連。
以瑞助營造統包而即將於今年8月完工的明倫公宅為例,這一棟被台北市政府視為「智慧城市產業實驗場域」的公宅,已納入智慧電網及智慧三表(水表、電表及瓦斯表),將成為瑞助營造第一個啟動驗證的智慧營造案例。
另外,瑞助子公司瑞恩開發去年底在台中中清路推出的「瑞恩悅琚」輕豪宅,也將透過雲端智能管理來提高建築品質、監控營造進度、降低營運成本並落實安全管理,最後讓入住其中的用戶享受智能生活的便利性,真正落實「營建領航、共好建築」的理念。
專業治理奏效 瑞助成就企業典範
2004年之前,瑞助營造還只是一家年營收不到5億的小小營造廠,卻在張正岳出任總經理後,一路憑著兩個十年的願景工程,蛻變成如今建案橫跨北、中、南,且工程品質屢獲公共工程金質獎、卓越經營品質獎等殊榮的一流營造廠。
從總經理到董事長,張正岳領軍下的瑞助營造,不但營收、獲利快速成長,也締造台灣極少數由專業經理人領軍打造的企業治理典範。究竟張正岳有何魅力,可以寫下如此傳奇的經營樂章?
「我是一個很愛胡思亂想的人,也是一個喜歡寫目標計畫的人。」張正岳如此形容自己的工作哲學,並強調自己若想要成功,應該是「想到,就堅持要做到!」
張正岳認為,人的一生一定要做到兩件事:「一個是夢想,一個是愛」,「因為有夢想,才會想『築夢』;因為有築夢,才能大膽『逐夢』。」夢想與務實,很奇妙地在張正岳身上得到完美的融合。
個人的人生觀及生命實踐 「愛」讓工作更美好
「當夢想裡有愛,工作就會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讓我成為一個每天都吹口哨上班的人。」當張正岳如此浪漫地訴說自己的人生哲學時,很難想像他竟是一個每天指揮工人進出工地、灌漿又砌牆的務實派建築人。
瑞助營造邁向下一個30年,除了持續攀爬企業的一座山,更同時不間斷的努力於企業回饋社會的第二座山。或許是因為骨子裡敢愛、敢作夢,外表看似嚴謹的張正岳,將關懷及溫暖傳遞給更多人,以正能量帶動更多向上力量,成了一手促成社會良善的營建設計師,讓台灣營造業多了一張智慧創新的明日願景藍圖。
對未來有願景並努力往實踐邁進的企業,也是台灣經濟社會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