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18屆《遠見雜誌》CSR暨ESG企業社會責任獎,本屆共計228件報名、76項入圍、選出46個獎項,得獎率僅20%。
2022第18屆《遠見》CSR暨ESG企業社會責任獎,共123企業、228參賽件數,角逐46項獎座。傑出方案新增「人才發展組」及「循環永續組」,鼓勵企業投入ESG,發揮正向影響力。最大贏家為遠東集團,旗下四家企業共抱回五項獎座;其次為富邦集團取得四座獎項;國泰集團、統一超商則分別榮獲三座獎項。綜合績效電子科技業首獎,首度由鴻海摘下。
「日正食品」持續推動AVM及SDGs,生產線做到零汙染、零排放、零廢棄,甚至打造出循環經濟模式,成為中小企業的ESG典範。
「中鼎工程」是第一個入列道瓊永續指數(DJSI)的台灣工程業,2020年起排名更攀升到全球工程業第二。究竟中鼎如何內化ESG,在每一場會議創造專屬時刻?
中華電信不只是電信公司!過去十年,中華電信逐漸轉型成資通訊公司,透過通訊科技,加上創意方案,將ESG打造為企業DNA,今年一舉拿下《遠見》雙料大獎。
2019年7月1日,劉揚偉接下創辦人郭台銘的棒子,成為後郭台銘時代的第一位董事長。 曾經在美國創業、居住約20年的劉揚偉,領導風格與郭董有極大的不同,他十分強調管理的工具與方法,重視對外溝通,也非常鼓勵員工參加外面的活動與競賽。
你對鴻海的第一印象,還是「血汗工廠」嗎?鴻海近年來在ESG各方面已進步不少,陸續獲國內外機構認可,形象大幅翻轉。今年更首度獲得《遠見》CSR暨ESG獎綜合績效類電子科技業首獎。鴻海ESG為什麼轉趨積極?董事長劉揚偉接受《遠見》獨家專訪,揭密轉型歷程。
《遠見》2020年跟上高教時代趨勢,觀察到從國際到台灣的各大學已紛紛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遠見》因此啟動第一屆全國各大學「USR傑出方案」評比,第一屆共有97件參賽,第二屆(2021)年擴大徵件,參賽方案增至142件。
初出校園的年輕人有如種子,誰不希望找到一片沃土,在優勢產業與健康環境裡萌芽茁壯?近九成的台灣家庭使用佳格集團的產品,我們在這家企業裡訪問了三位年輕人,其共同特質是熱忱、暖心與積極,進入佳格短短幾年就脫穎而出,個個是上班族,卻擁有經營自己的滿足感。
金融的力量,如何讓社會更好、為地方挹注新活水?玉山銀行長期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展現對於臺灣的關懷,提供社會企業及地方創生產業「萌芽、成長、穩定」三階段融資方案,發展社會共好的新形態商業模式,並協助在地產業轉型,永續臺灣的美好。
偏鄉,對你而言是什麼?在國內旅遊熱門的今天,遠在山的那一邊,或遠在靠海的另一側,這些所謂的「秘境探險」或「小鎮旅行」,對於當地的孩子而言卻是他們生活的日常,沒有五光十色的娛樂,也沒有滿街的補習班,他們在自由中長大,卻也在受限的資源中被壓抑。
愛地球不只是口號,用行動證明才是硬道理。玉山金控積極接軌國際永續發展趨勢,以實際行動落實ESG理念,從淨灘清掃、植樹、減塑,到響應關燈行動、落實綠色採購等,實踐企業經營與自然環境的永續共生,展現企業的社會承諾。
「每個月我和姊姊、媽媽只能共用一包衛生棉」、「最害怕在生理期去上學,如果真的得去就會穿黑褲子」、「因為怕會漏出來,下課時間也都坐在椅子上不跟同學互動」、「會用很多衛生紙摺成厚厚一疊來當衛生棉用」⋯⋯,你相信嗎?這些場景,都真實發生在遭遇「月經貧窮」的青少女身上。
什麼是未來社會的理想樣貌?作為普羅大眾生活中重要的社區據點,統一超商將打造永續未來的生活情境為目標,將企業社會責任扣連本業,以其中三大行動:產銷永續、銀髮服務與數位勸募APP,獲得第17屆遠見CSR企業社會責任「ESG綜合績效楷模獎」與「樂齡友善組首獎」雙獎肯定。
2021第17屆《遠見》CSR企業社會責任獎ESG綜合績效類分為六組,選出17家獲獎企業。特邀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擔任贈獎嘉賓。
第17屆《遠見》CSR企業社會責任獎得獎名單出爐,此次幸福企業、環境友善、教育推廣、公益推動、樂齡友善和社會創新等六組傑出方案中,選出23間獲獎企業。
「2019年,發生了兩件我覺得有趣的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黃天牧,用大西洋東、西兩岸於前年發生的故事,引出全球不論是國際與企業,都對CSR的重視,是哪兩段故事呢?
2021第17屆《遠見》CSR企業社會責任獎成績揭曉,今年共計131家企業、236件方案參賽,角逐40座獎項,獲獎率僅16.9%,參賽企業感嘆是「最難得獎的獎項」。
《遠見》於2005年首創全球華人媒體CSR評鑑,帶動企業界與國際標準接軌,並見證台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進步,今年邁入第17屆。年度大調查改名「ESG綜合績效」,更聚焦於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三大面向表現,與傑出方案類同步展開評選。今(3)日正式揭曉成績,舉辦大型贈獎典禮,獲獎企業董總與高階主管出席受獎,冠蓋雲集。
2005年首創全球華人媒體CSR評鑑的《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一路見證台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進步,帶動企業接軌國際標準。今年邁入第17屆,年度大調查改名「ESG綜合績效」,與傑出方案類同步展開評選,競爭激烈。以下為傑出方案榜單及評審觀點。
2005年《遠見》首創全球華人媒體CSR評鑑,今年邁入第17屆,年度大調查改名「ESG綜合績效」,更聚焦於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三大面向表現,與傑出方案類同步展開評選。今年逾百家企業爭鳴,有八家企業或集團囊括數座獎項肯定。以下為ESG綜合績效榜單及評審觀點。
第17屆《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計有131家企業共236件,競爭40座獎,堪稱是國內最難拿的CSR獎。另外,首度新增「社會創新組」,企業大秀社創實力。另,深度檢視ESG績效,讓CSR更能落實。
《遠見》推動CSR獎邁入第17年,倡導這樣的觀念:CSR不僅是大型企業的責任,國內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也不能置身事外、淪為「CSR邊緣戶」。今年,評審團特別選出兩家中小企業特別獎得主,透過他們的傑出表現,讓外界看見,原來中小企業也能實踐CSR!
台灣大今年再度獲得《遠見》CSR雙獎肯定,續創電信業佳績。除了積極投入綠電轉型,更持續用科技做公益,為弱勢族群打開希望的大門。
國泰金控今年共抱回一首獎、兩項楷模獎,總經理李長庚認為,結合金融職能與永續理念,持續推動CSR,將是國泰金持續輝煌、創造共好的心法。
遠東集團共有10大事業體、200多家公司,要全面兼顧ESG並非易事。今年,一舉拿下第17屆《遠見》CSR獎三大獎,董座徐旭東接受專訪,公開CSR心法。
《遠見》CSR獎舉辦17年來,信義房屋累積達17座獎,幾乎年年入榜。2018到2020年,更連續三屆榮獲服務業首獎,它稱霸冠軍的祕訣是什麼?
USR不能只靠師生熱血,向外連結才能吸引更多人投入,永續發展。近年愈來愈多學校攜手企業,發揮加乘效果,他們怎麼合作?一起來看看。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人心動盪,自然界也不平靜。野火、熱浪、洪患、乾旱遍及全球,打破多項氣候紀錄。今年,台灣更遭逢半世紀最慘水荒……,顯見全球暖化引起的極端氣候,已逼近眼前!422世界地球日,政府宣示台灣將邁向2050年淨零轉型。然而,今年第17屆《遠見》CSR獎ESG綜合績效類企業問卷結果,卻發現多數企業仍處於狀況外,普及性與積極度不足。放眼未來,碳議題不僅是風險、也是機會,甚至將是商業競賽的門票。不永續,就淘汰,台灣企業落實CSR得快跟上腳步!
正當「環境、社會、企業管治(ESG)」議題日漸受到各界關注之際,富邦人壽早已邁向下一步,透過推廣CSR X USR合作精神,與各大專院校之間建立合作關係,並和年輕一代一起關心在地議題。富邦人壽從樂齡服務、學童教育、環境永續……等三大面向營造友善社區,共創美好的未來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