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鈴鈴─」電話聲響起,「菜不夠嗎?那還剩下多少量?」,說話的是農業處同仁。他微微蹙眉,在心中攤開全宜蘭有機蔬菜配給地圖,思考接下來如何調度。在極短暫的時間內,經驗累積與熟練讓他順利找到最佳方案,「我們來處理」。問題解決,電話一端的青年農民鬆了口氣。簡潔俐落,危機處理就在於彈指之間,這是農業處同仁反復習作的日常,因為每一週,他們都必須向縣內種植有機蔬菜的農民確認出貨情況及品質,包含蔬菜種類、公斤數、是否損傷或不符有機蔬菜規範標準等,藉此確保宜蘭縣國中小學校的孩子,每週食用的有機蔬菜質地無憂,且菜色多元豐富。
預算加1元 乳品每月多3次
事實上,每一步的微小慎微,成就了完美;每一崗位上的認真打拚,開創了可能。108年林姿妙縣長上任後開始推廣營養午餐政策,並自109年下半年開始,將支予每位學童的單價從41元調整為42元,多1元卻不只多1件,午餐原有的3菜1湯維持不變,但乳品供應從每月1次提升為每週1次、有機蔬菜從每週1次增加為每週2次;另外,學期間也會不定期提供有機米,希望全面提升菜色的營養價值,讓學童能夠均衡飲食、健康長大。
這個看似關鍵的1元,實則來自眾人的努力,是中央政策、地方政府、團膳廠商、有機農民和各國中小學校的共同成果。在中央政策方面,為照顧全台國中小學童的飲食安全,教育部和行政院農委會自106年起,便攜手推動學童午餐優先選用在地生產之可追溯性食材政策;109年開始,更加碼補助選用有機食材的團膳廠商,鼓勵該者選用有機、產銷履歷、台灣優良農產品CAS等標章或具有台灣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統稱「三章一Q」)的生鮮食材,增進學校午餐食材安全性。
優先使用宜蘭有機食材 在地又健康
在地方政府方面,宜蘭縣做為106年中央推動前述政策的標竿示範點,多年來已建立完善的稽查、獎勵及執行規則,並由縣府各級單位人員組構成緊密的營養午餐運作網絡。109年下半年起,營養午餐從1.0提升至2.0,除了中央政策支持,縣府也協調了團膳廠商回饋機制,促使團膳廠商在補助方案下,能夠提供更優質的食材或增加乳品採購次數,直接回饋給學校的孩子們。此外,為了鼓勵團膳廠商優先使用宜蘭在地有機食材,縣府教育處與農業處也攜手整合縣內有機農業資源,建立即時通報平台及支援系統,適時解決各項疑難雜症,提高團膳廠商優先使用縣內食材之意願,同步達到照顧農民、促進地方產業發展之目標。
就團膳廠商及有機農民方面,在多年與縣府合作的信任基礎下,109年起縣府相關單位得以更優惠的價格採購有機蔬菜,且採購品質和產量越趨穩定,供應網絡、產銷制度堪稱游刃有餘,展現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的雙贏局面。至於在各國中小學校方面,除了聘用專業的營養師,各級學校也會設置午餐秘書,針對農民提供的有機蔬菜進行把關,在每一次的驗菜程序中,確保學童吃得安全,讓家長安心、放心。
縣長媽媽林姿妙關心孩子 午餐包含愛與期待
在宜蘭,放學後爸媽問孩子的第一句話,總是關心今天學校午餐吃得好嗎?對於宜蘭縣國中小學校的孩子們來說,營養午餐不僅僅只是一頓午餐,還有所有宜蘭縣民與林姿妙縣長的愛與期待:要讓孩子營養健康,養成在地低碳飲食習慣,並且讓食農教育與生活教育兼具開展。這是營養午餐2.0,41元到42元眾志成城的成果。
(宜蘭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