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我媽的寶就是我》一書,以下為摘文。)
小學放學以後,我走到媽媽工作的自助餐店,等中午用餐的尖峰過後,大約一點半,跟媽媽拿著橘色大碗去打菜。我最喜歡吃蒸蛋,我媽在家也常做。
吃蒸蛋之前,我習慣把蒸蛋攪碎,跟白飯攪拌,不管是同學還是假牙老人如我爸,都覺得這種吃法很噁心。但我覺得既然要一口蛋、一口飯,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先攪拌呢?而且,這樣可以吃得很快,很長一段時間,我吃飯只需要5分鐘。
吃完飯,差不多可以洗飯鍋,自助餐的飯鍋很重,且用瓦斯爐加熱,外面都是黑色的鐵鏽,裡面沾滿飯粒和鍋粑,煮完以後還要移到保溫鍋。每個鍋子都很重,移來移去很麻煩,一不小心就會閃到腰,洗的時候要倒掉裡面的汙水,也要小心砸到腳。後來發現電子鍋也有營業用的,大可不用這種沈重鐵鍋,不過,現在高級電子鍋號稱釜鍋,內鍋越重越好,大概是有閒的人想體驗餐廳的粗重活吧。
話雖如此,「歐巴桑」這工作一樣讓40歲的我媽很開心,因為3點就能下班。她之前在新莊麵店工作,從早上開始到晚上10點,那段時間她不放心我一個人在家,等我中午放學回家,她趁下午休息時間來接我,而我連午覺都沒睡好,4點就要從三重出發,準備晚上開店,勉強撐著眼皮看鐵架上的小電視。她說,早知道有這種半天的工作,她就來做了,只是因為不知道,才從早做到晚。
現在看到有人在自助餐挾魚,我都會心生佩服,看他悠閒剔骨去刺,不受周圍慌亂圖溫飽的氣氛影響,這種客人多半是一個人,只有頭頂的新聞陪伴,不容易跟人聊天哽住。
清蒸鱸魚、紅燒松鼠魚都是我家常見菜色,但小時候大家講起魚頭都是媽媽吃的時候,我想到我家的魚頭要不是因為鍋子太小而砍了,就是放在廚餘桶,完完整整被丟掉。我媽早就說過她不喜歡吃魚頭,我想原因跟我一樣,實在是太花時間,反正,我們兩人連一隻魚都吃不完,根本不用考慮可憐兮兮的魚頭。
媽媽愛吃什麼呢?記得以前去軍公教福利社,我拿餅乾洋芋片,她必定會拿包沙其瑪,從原味、海苔、黑糖什麼都吃過。所以只要去各地旅遊,我也一定會帶包沙其瑪回家,這是每家麵包店都有的平凡食物,但我始終不知道哪裡好吃。
後來去香港,鼓勵她去看看伴手禮,難得那些字她都識得,不必我在旁邊解說。她往籃子裝了幾樣,我說這店裡也有沙其瑪,怎麼不拿?她說,她不喜歡沙其瑪,以前因為便宜,而且可以多放幾天,才買來當早點。我才發現,這個誤會實在太大了,她不喜歡魚頭,但也該跟我說她不喜歡沙其瑪,這樣我出門才會買別的東西給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