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刻你也正在繞路而行,而且怎麼走都走不出眼前的困境,請試著換上不同的眼光,並為此獻上感恩,因為你很可能因此更瞭解下半段的人生該怎麼走,以及如何解決這些難題。(本文摘自《看見百分之一的希望》一書,以下為摘文。)
「一帆風順」這四個字經常是我們對別人的祝福,也是多數人對自己人生的期待。然而,我環顧四周,看到很多成長過程一帆風順的孩子,從小功課好也備受呵護,進入青春期或職場之後,因為環境差異、競爭增加,突然在人際關係、成績表現等各方面都不再吃香,有些人難以接受、有些人更是從此一蹶不振,我還見過有孩子因此要靠心理醫生和吃藥來解決問題。所以「一帆風順」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全然正面的字眼。
很多人看到我都會問:「雅淇,妳究竟是怎麼教育孩子的?三個孩子,三種截然不同的興趣,數不清的全國冠軍:科展、音樂、武術,甚至還有國際INTEL大賽、美國富比士獎項……為什麼任何困難到了你們手裡,都顯得輕而易舉?」聽到這樣的讚美,我絕對不會假仙說:「沒有啦!」或是違背良心說:「唉呀,只是運氣好!」我總是會直接說「謝謝」,謝謝大家的好意、感謝大家的祝福,但事實上我非常清楚,我的孩子從來不是輕而易舉就有好表現,更沒有所謂的一帆風順,甚至他們總是經過跌跌撞撞之後,才能找到自己該扮演的角色,摸索到該努力的方向。這個感觸,在我女兒拿到全國音樂大賽冠軍的那一刻特別深刻。
跌倒不是挫折,而是意志的鍛鍊
女兒小時候是個過動的孩子, 總是有說不停的話、問不完的問題, 沒有一刻可以乖乖坐在位子上,每天把我弄得又累又煩。記得她兩歲時,過年期間我們遇到一位從小看我長大的長輩,認識多年,知道再忙我都會隨時保持「整齊」、「完妝」的狀態,沒想到那當下的我全身無力、鬆垮著臉失神坐在他面前,他驚訝地問我:「雅淇,妳是怎麼啦?」我努力抬起眼皮,看向我那正開心著滿地打滾的女兒,對方立刻會意過來,噗哧笑了出來。
試過很多種方法,最後我發現似乎只有聆聽音樂可以讓女兒靜下來,甚至好好坐上一小時不亂動。於是不為別的,只為了讓她可以學習靜下來跟自己獨處,所以從她5歲開始便展開了小提琴學習之路。女兒的進度算是很快,老師說人家通常要一年才能拉完一冊,她大概半年、有時三個月,就可以把一整冊的曲目拉完。當然,這時候貪心的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也會跟著提高,於是我們常常藉由參加不同的比賽來增加她的練習與實戰經驗。女兒非常樂觀又大方,每當她迎面向我走來,我總覺得好像太陽的光芒照射過來,把愛與溫暖也帶向我,尤其她笑起來的時候,簡直可以把我整個融化。但奇怪的是,台下的她活潑好動,上了台卻顯得拘謹彆扭,似乎她對上台這件事有特別的恐懼和障礙。
記得她第一次參加小提琴台北市賽的時候, 明明無數次的練習都沒有問題,對著鏡子排練、錄了好幾次影片……總覺得前幾名應該不是問題,但就在即將登場的那一刻,她突然愈想愈害怕,帶著琴要走上台的時候,走著走著不小心琴頭撞到了手扶梯,就這麼一下,四根弦的其中一根完全走了調。其實就定位前她就發現了問題,可是沒經驗的她不知道可以在台上調音,就這樣帶著她美好的技巧、練習了不下數百遍的曲子,在一根弦走音的情況之下撐完全場,當然結果也不盡理想。
對外比賽的不如意就罷了, 她很小就參加學校的樂團, 大家也是一路看好,每個媽媽都說她又可愛、琴又拉得好,但是每一次面臨考席次,總是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狀況,有時候緊張、有時候忘譜......而那根本是平常完全不會發生的事,也因此儘管她很小就坐上了副首席的位置,但整個小學階段首席經常換人,她永遠坐在第二個位置沒有變過。
身為媽媽的我雖然不會把孩子的成績當作是自己的成就,但我心裡還是有個小小的聲音,為女兒感到一絲絲的委屈和一點點的可惜。可是波折彎曲的路走多了,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功效。上了國中又要考席次的時候,以前總是要我耳提面命趕快練琴、這裡音不準、那裡要慢慢練才有感情的女兒,竟然完全不需要我的叮嚀就主動練習,似乎學琴7年來跌跌撞撞的路,帶給她的不是挫折,而是從此願意真心真意靠自己努力好好表現。
我永遠記得一次暑期訓練時,老師發了一則訊息給我:「媽媽,妳的孩子真不可思議,大家都練得累了,下課時間每個人都在吃蛋糕,只有妳女兒一個人跑到茶水間繼續加練,完全沒有抱怨。」我心想,天啊,她真的是我女兒嗎?真的是那個每次叫她多練兩分鐘就給我臉色看,叫她多拉一下就想跟我大吵一架的孩子嗎?
還有一次學校要去國父紀念館公演前夕,我收到老師傳來一則7秒鐘的短影片,在空曠的舞台上,所有表演者都去吃便當了,只看到一個紮著馬尾、穿著學校黑色團服的小女孩背對著譜架,面對全場5百多個空位,不停練習最困難的那幾個高音。看完影片我感動到眼眶泛淚,突然發覺沒能夠太早坐上首席這件事,似乎成為另一種祝福,如果女兒輕易就有好成績、不費力就能輕鬆過關,我不認為當時才13歲的她能夠把「用心學習」當回事。
當然,發自內心的努力沒有白費,成績放榜,我的孩子歷經4年的樂團生涯後終於考上首席,而據老師告訴我,原本勢在必得的孩子當場哭了出來。儘管我已經知道結果,女兒回家後我還是問她:「寶貝,今天結果如何?」只見她睜著水汪汪的大眼回答:「媽,其實我可以不要坐首席,因為沒有考上首席的同學很傷心,還哭了。」我不捨地問她:「那妳怎麼處理呢?」她說:「我趕快去拿衛生紙遞給她,然後抱抱她。」我想這孩子或許是自己走過無數次失敗的路後,完全能理解那種失落的心情,才會沒空為自己考上首席開心,反倒是立刻同理安慰難過的同學,對我來說,這個舉動比她考上首席還讓我欣慰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