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討厭無力感,所以追求控制感,然而愈追求、卻愈陷入深深的無力感,因此,若想從這一無力感中逃脫,該怎麼做呢?
請記得兩件事情。
最先該做的事情是,當有事情發生時,要先確認是否有能力控制這件事情。不論是我曾經在軍隊遭受性騷擾、或是慧貞被性侵害,都已經是過去的事情,我們都無法控制,畢竟大局已定我們無法逆轉。所以即便是現在的你,想起過去的事件,你也無法控制,因為無法控制,所以無須自責,要平心靜氣的接受當時的決定與選擇。
不僅是過去,同樣的,你也無法控制未來,你或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但那控制權不在自己身上,因為人生非常複雜。現在的決定可能對未來產生某一程度的影響,但掌控未來結果的能力不在人的身上。
他人也無法控制,因為我們也無法得知他人是否依照自己的期待選擇、行動,雖然會對他人產生不小的影響,但就僅只是這樣。不能因為是父母就控制自己的小孩、再怎麼親密也不會控制朋友,人們極度討厭被他人控制,連小孩都希望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思行動,就算當下在你的面前低頭屈服,看似依照你的意見行動,然而內心定是對你充滿憤怒與反抗。
許多人在婚禮上締結婚姻誓言成為夫妻,爾後卻因為各種衝突而走進家事法院,或者就算法律上依舊維繫婚姻關係,精神上已經屬於離婚狀態;明明住在一起,卻沒有任何溝通與對話,與離婚沒兩樣。是什麼讓一對經過婚姻誓言的夫妻變成這樣呢?不論過程為何,總之就是批判了對方。
「你憑什麼那樣說?」
「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我對你來說就只是這樣?」
靜下心來檢視這些批評,就會知道那是想要控制對方的話,就如同拿著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不斷怪罪自己當下的選擇,企圖藉此獲得控制感的人。再重複一次,沒有人想被控制,每個人都只能控制自己。
那麼,人們可以控制什麼呢?我們可以控制的只有現在與自己。目前依據我所獲得的資訊,做出最佳的選擇,對於我做出的選擇負責任,這才是我們能控制的部分。當然我還是希望現在所做的選擇,能夠有好的結果,但控制未來的結果是絕對不可能的。
2018年平昌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時,不少非洲選手也參與這場盛會,總共92個參與國家當中,非洲國家就占了8個,迦納、奈及利亞、南非共和國、馬達加斯加、摩洛哥、厄利垂亞、肯亞、多哥,他們在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時,個個都是頂尖好手。然而冬季奧運會則不同,這幾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多數位於沒有冬天的區域,所以他們參與冬季奧運會的本身,就足以吸引眾人的目光,因為他們不但沒有適當的場地進行訓練,對於冬季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也相對不熟悉。
他們究竟是帶著什麼樣的想法參與冬季奧運會的呢?這8個國家的選手沒有拿到任何一面獎牌,多數都在該參賽項目中排名墊底,但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個個的表情都好像拿到金牌一樣,臉上洋溢著幸福,參加這一次的冬季奧運會。舉例來說,迦納參與男子俯式冰橇(Skeleton)項目的費里蓬(Akwasi Frimpong),在30位參賽選手中名列最後一名,但比賽結束之後,他好似獲得優勝一般的隨著場上音樂晃動著身體,獲得觀眾的掌聲;奈及利亞參與女子俯式冰橇項目的西米德爾.艾迪亞寶(Sabrina Simader),也是在20位參賽選手中排名最後,但她完全沒有出現退縮的表情,她於進入選手村時,接受記者訪問時是這樣說的:
「這次奧運的成績不是非常重要,我只要做到最好,展現我的最佳實力,這不就是奧運的精神嗎?」
非洲選手明白自身的極限,多數也都是第一回參與這場盛會,知道自己的練習量不夠、訓練場地也不夠好,裝備就更不用說,他們就只是參賽,並享受其中。如果他們因為拿不到金牌而不斷自責、或是怪罪同組成員的話,又會如何呢?這應該是不可理喻的事情吧!他們很清楚自己的程度與其他選手的落差,能夠區分自己可以控制的跟不能控制的事情,他們深知自己無法控制的是優異成績,而他們可以控制的是參與這一場盛會,並且努力表現自己最佳的一面,享受這場運動盛會帶給他們的快樂。
那麼其他具有世界級水準的他國選手呢?當然他們可以期待優異成績,但嚴格說來他們無法控制結果,不論自己有多棒,若他人更優秀,排名順位就會改變,不僅如此,如同雪橇比賽一般,只差個0.0001秒就會導致結果改寫。這一面向看來,世界級水準的選手,也有可能想要控制結果,最後卻可能不如己意,導致陷入無力感,其實他們能控制的就是展現練習的結果,做出最佳表現。
精神分析指出,心理層面健康的人,不會費心於滿足各項幼兒時期起就想要完成的欲望,而是知道現實若不可能,就會果斷放棄。最具代表性的欲望,就是想要世界順著自己的心意走,而我們所謂的過去與未來,以及對於他人的控制欲望,都屬於幼兒期欲望的一種。而所謂放棄,就是知道現實,知道自己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用心做到最好,才能擁有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