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一場糧食危機,讓來自中國的「支那麵」改變日本飲食文化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0-01-22

瀏覽數 60,80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ixabay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ixabay

編按:拉麵很早就從中國傳入日本?而且是在二戰後發揚光大?拉麵的興起,到發揚光大,經過了什麼樣的歷程?(本文摘自《醒來的世界》一書,以下為摘文。) 

凌晨3點還睡不着,肚開始餓,與其在床上輾轉反側,不如落街吃宵夜,吃飽再睡。這個時分可以選擇的餐廳不多,不過其實不必選擇,因為我早就心有所屬,我懷疑睡不着也只是因為太希望想吃得到一碗拉麵。

我是「拉麵控」,來到台北之後興奮到不得了,因為日本有名的拉麵店幾乎都在台北有分店,好吃之餘還賣得更便宜,什麼一燈一幻屯京太陽番茄拉麵等等都吃得到。芸芸拉麵店中,我對大牌子一蘭沒特別好感,要我在門外排隊排大半小時實在大可不必,難得凌晨4點還在營業、而且不用排隊我才來吃。早前看新聞,見到大陸爆出山寨一蘭的「蘭池拉麵」,由裝修到餐牌餐具、從頭到腳都抄到十足,每次見到這些山寨××的新聞,都不能不佩服內地人做事的一絲不苟。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無端端半夜會想吃肥膩的拉麵?因為睡前在床上一口氣讀了半本《拉麵——一麵入魂的國民料理發展史》。書的封面是個西裝男的正面,但頭部換成一大碗豚骨叉燒拉麵。愈讀愈夜,愈讀愈餓,終於要先將欲望解決才能安然入睡。

《拉麵》一書由紐約大學的美國歷史學者George Solt所寫,好像外國學者都喜歡研究日本飲食文化。我在亞非學院政治系的一位老師(Kristin Surak),也寫過一本有關日本茶文化的書,從日本茶道講文化國族主義(cultural nationalism)。說回拉麵,當大部分人去日本旅遊時,都會覺得如果沒有吃過一兩碗拉麵就彷彿沒有到過日本。但實際上一碗拉麵卻是徹頭徹尾的中國食物、由中國傳入,而且拉麵文化在日本興起也只是上世紀中、二戰後所發生的事。《拉麵》一書寫的就是拉麵文化興起的故事。

拉麵剛剛傳到日本的時候,這碗湯麵有一個《文匯》、《大公》必定大力鞭撻追擊的名字——「支那麵」。書入面提到幾個有關拉麵如何傳到日本的說法,有說從明朝時期開始傳入,也有說是19世紀時開始,但無論如何,這些說法都有共通點:就是拉麵從中國傳入,半點無誤。而在當年日本帝國時期,要命名一款中華料理,「支那麵」就是當時的名稱。

拉麵雖然早就傳入,但發揚光大還是二戰之後的事。作者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為何日本人的口味會忽然轉變?從喜歡吃飯變成喜歡吃麵?作者認為一切都不應該如此純粹如此偶然。實際上,戰後日本曾經出現糧食危機,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當時占領日本(直至1952 的年《舊金山和約》生效),一方面為了解決日本國內危機,另一方面也因為美國自身積存太多大麥,因此大量將大麥輸到日本,再將大麥造成麵條,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宣傳,將日本的飲食文化改變:麵食起,米食落。

拉麵最盡興的食法,是要吃完麵之後加白飯,拌進麵湯之中,這才能食出整碗拉麵的靈魂。吃飽捧着肚子走出拉麵店,凌晨四點天還未亮,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忍不住大叫一聲:拉麵萬歲!

《醒來的世界》一書,亞然著,時報出版。

《醒來的世界》一書,亞然著,時報出版。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