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錢淹腳目」的1989年,台灣有82座高爾夫球場,如今萎縮三成,衰退至61座,可見台灣高爾夫球經營困難。但位於新竹縣湖口鄉的再興高爾夫球場,歷經25年景氣沖刷,不但沒消失,在二代接班人植入數位化的新式經營下,業績還逆勢成長。
對抗景氣逆流,球場二代找新創團隊轉骨
創立於1994年的再興高爾夫俱樂部,由日本田邊製藥的台灣代理商李正武創立,由日本知名建設集團熊谷組在台關係企業華熊營造,進行球道、果嶺與沙坑等細部的修型與設計,曾被譽為最受歡迎的球場。
2008年時,李正武的兒子李翔麟接棒,民國59年次,在美國學工業設計,接手球場管理職後,遭遇景氣下滑及年輕人不再進球場打球的困境,讓他傷透腦筋。他積極加入國外知名的球場管理單位,學習最新的球場經營資訊,更看到全球數位化的浪潮。
為了貼近並開發年輕人的市場,李翔麟有別於一般企業在進行數位轉型時,求助於老牌、大型的系統開發商,反而找來由一群年輕人組成的新創團隊--綠夾克運動事業。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