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放棄人生規劃才算孝順?女兒或媳婦被迫「盡責」,長照不該只是家務事

周彥妤
user

周彥妤

2025-07-11

瀏覽數 1,200+

「國家最好的長照保險,就是一位盡責的女兒。」這句話,揭示照顧重擔長期落在女性身上的現實。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國家最好的長照保險,就是一位盡責的女兒。」這句話,揭示照顧重擔長期落在女性身上的現實。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國家最好的長照保險,就是一位盡責的女兒。」這句道盡無數家庭血淚的話,揭示照顧重擔長期落在女性身上的現實。隨著男性照顧者比例攀升至45%,鮮少發聲的「沉默兒子」也成另一層隱憂。學者示警,照顧不應是家庭私事,如何讓「工作成為最好的喘息」,落實「照顧不離職」,是社會須共同面對的挑戰。

近期,《長女病》一書、《忘了我記得》一劇,接連引發社會對照顧議題關注。另外,「國家最好的長照保險,就是一位盡責的女兒。」(The best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in our country is a conscientious daughter.)這句流傳於美國學界的話語,近來在台灣也再引發熱議,突顯長照領域長期存在的性別偏見,也重新喚起照顧責任分配的公共討論。

女性撐起長照大傘,責任外包被視為不盡責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主任陳正芬表示,約7年前在美國老年學學會(Geront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GSA)年會中,就有與會的重量級學者嚴正反駁這類將照顧責任私有化、家庭化的觀點,直言這是錯誤認知。

陳正芬分析,這句話近期之所以在台灣社會引發迴響,是因其背後道出許多照顧者長期承受的壓力與不平。她指出,儘管台灣長照制度逐步推展,但女性多仍承擔照顧責任的主要角色,這與家庭權力關係與經濟結構中相對弱勢的處境有關。

這類預設也造成社會對長照服務的誤解,一旦女兒選擇使用住宿式機構等長照服務,彷彿將照顧責任外包,就是「不盡責」。然而,即使家屬已使用專業服務,仍須投入大量心力,包括陪同就醫、處理突發狀況等。

儘管台灣長照制度逐步推展,但女性多仍承擔照顧責任的主要角色。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儘管台灣長照制度逐步推展,但女性多仍承擔照顧責任的主要角色。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男性照顧者從一成增至四成五,學者:少子女影響

儘管傳統上照顧工作多由女性承擔,近年來男性照顧者的比例已有明顯上升。根據衛福部2024年出版的《中華民國111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男性家庭照顧者比率已突破45%,約達26.5萬人。相較30年前僅約一成參與率,反映傳統性別角色觀念發生顯著轉變。

陳正芬表示,此番變化與少子女化及家庭結構改變有關。當家庭中沒有未婚女兒時,照顧責任往往由已婚或未婚的兒子承擔;在部分情況下,已婚兒子的家庭中,照顧工作可能由配偶共同負擔,甚或是轉嫁由媳婦擔任主力。

談到男性照顧者面臨的社會壓力,她說,男性往往被社會期待事業有成、經濟獨立,當他們因照顧責任而無法兼顧工作時,常會貼被「魯蛇」(loser)的負面標籤,認為他們是「窩在家裡的失敗者」。

男性照顧者面臨困境,較少主動尋求支援

面對沉重的社會期待,男性照顧者常承受莫大心理壓力。陳正芬舉例,曾在研究中訪談一位20出頭的年輕男性,因母親車禍重傷,成為主要照顧者。儘管他持續全職工作,並負擔母親入住護理之家費用,即便薪資不低,扣除房貸與生活支出後,每月仍僅剩不到2000元可支配,長期仰賴車禍賠償金填補照顧支出。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她表示,該名訪談個案因母親頻繁住院,須經常請假陪同照料,長期下來產生強烈自責與壓力,最終選擇辭職。「這是典型的非自願失業,反映照顧資源結構不足與職場支持系統缺乏。」

提及照顧者的性別差異,儘管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設置逾百處支持據點,但男性照顧者使用率仍明顯偏低。陳正芬指出,囿於傳統性別框架,男性較少發出求救訊號,也不習慣參加團體或心理諮商,尤其面對多為女性的長照事業從業人員,男性往往難以啟齒。

相較之下,女性照顧者雖傾向願意尋求協助,卻常處於家庭權力結構弱勢。她舉例,一位長期照顧母親的女性,透過「家庭照顧協議」獲法律支持,與兄長胞弟協商分擔照顧責任。這項機制正是為弱勢家庭成員提供法律工具協助,助力重新平衡照顧分工。

陳正芬認為,民間對照顧者處境的公共討論逐漸成形,讓大家看到「你家的事」其實是全社會的問題,突顯台灣在長照與性別議題上已有進展。但她也強調,照顧者需要的不是道德讚譽,而是制度支撐與社會理解。

工作是最好的喘息,照顧不是家務事

「工作是最好的喘息!」她指出,這是國際照顧者組織聯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Carer Organizations,IACO)於2016年會議中提出的關鍵倡議。

在長期照顧壓力下,許多「長照悲歌」的案例,往往源自照顧者無法兼顧工作與照顧責任,被迫離職,最終陷入經濟困境與心理健康惡化,甚至釀成憾事。因此,「照顧不離職」不能止於口號,穩定就業除了是經濟保障,更是協助照顧者脫離高壓情境、維持社交連結,並獲得喘息的重要支持。

陳正芬呼籲,政府應積極推動「全責照護」制度,由醫療體系全面承擔住院期間的照護責任,而非高度依賴家屬,使家庭照顧者免於頻繁請假、奔波醫院的困境。

她強調,長照不應再被視為個別家庭的私事,而是全社會須共同面對的課題。唯有建立更完善的支持系統,持續推動「照顧不離職」與「全責照護」兩大核心理念,才能防止更多長照悲劇發生,讓照顧者不再孤立無援。

延伸閱讀

「三防世代」先修課:防窮、防病、防詐騙
數位專題

「三防世代」先修課:防窮、防病、防詐騙

「三防世代」來了!現在30~50歲的青壯族群,如何建構防窮、防病、防詐騙的財務安全網?確保「老後三本」已經成為即刻要思索的必修課。只要正視問題、提早因應,你將更有機會開展屬於自己的「晚美人生」。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