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打造職場運動風氣 成就企業前進動力

專訪教育部體育署長高俊雄

陳筱君
user

陳筱君

2019-11-05

瀏覽數 80,100+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出自運動正時尚

教育部體育署從2016年開始推動運動企業認證,短短4年已經累積數百家企業參與,共有96家企業獲得認證,許多企業更是二度獲此殊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小企業及中南部企業參與率大增,可見運動認證的效益已經漸漸發酵。

企業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說過:「企業團隊分為三種模式,包括棒球隊模式、足球隊模式與網球雙打模式。」就是用運動比賽模擬企業團隊精神與職場合作的模式,幫助企業成長。

就實際管理層面來看,企業支持運動選手、賽事及推廣內部運動風氣,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鼓舞員工士氣。

運動指導員成推手  中小企業i運動

為了讓全台各中小企業也能享有推廣運動的好處,今年運動企業認證的評分項目改依企業規模予以不同權重計分,量化指標則著重「核心價值」、「內部員工運動促進」等中小企業較易呈現的項目,鼓勵中小企業參與認證。

以每間分店猶如一家中小型企業的台灣迪卡儂來說,中和分店成功爭取到「企業聘用運動指導員補助方案」,聘請曾是亞錦賽桑博國手、自由教練的Darius擔任運動指導員,就像是企業內建的「運動醫生」,不僅協助深化內部19個運動社團的運作,讓員工的運動專長得到更好發揮,強化運動知識專業的同時,也把正確的觀念傳遞給消費者,創造三贏的局面。

自從2018年啟動「企業聘用運動指導員補助方案」以來,體育署已經成功輔導94家企業聘用249名運動指導員,擔任員工健康推手。

榮昌科技聘用的運動指導員Daniel就發現,科技公司員工經常以同樣的姿勢工作一整天,造成肩頸肌肉僵硬、核心肌群缺乏鍛鍊等問題,必須從簡單的抬腿、彎膝、深蹲、等基礎肌力訓練開始,培養運動習慣。他就曾經幫助一名重達150公斤、原本連腿都抬不起來的工程師,進展到可以完成簡單的仰臥抬膝;另一位專精懷孕及產後瘦身運動的運動指導員Jenny,也從運動趣味性出發,利用彈力帶設計豐富多變化的阻抗動作,幫助原本以膝蓋受傷為由,拒絕運動的媽媽級學員愛上運動。

推廣科技體適能檢測  減少健康數據誤差

除此之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廣義的運動包含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 與運動(Exercise),前者指做家事這一類的勞動,後者則是有目的性的身體活動,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因此體育署也透過隨身配戴的智慧手錶或手環,推動「科技體適能檢測」,記錄健康數據,縮小傳統體適能檢測產生的誤差範圍。並藉由「運動名人大使講座」及「輔導諮詢服務」等措施,將運動融入員工的日常生活,兩年下來舉辦了700多項活動,累積了10萬參與人次,成效斐然。

線上運動年曆  建立健康職場文化

而為了讓參賽企業們彼此觀摩、激盪更多火花,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加入運動企業行列,今年度的線上運動年曆採積分競賽制,首度結合如馬拉松、羽球賽、單車計時賽等實體賽事,希望獲得認證的企業發揮「大手牽小手」的力量,讓大家一起i運動。

以牧德盃企業羽球排名賽為例,除了有23家運動企業共襄盛舉,還吸引供應鏈上的25家企業加入賽事,超過500位的各家員工在場上較勁,大家笑稱這是占了全台灣25%經濟產值的一場羽球賽。

體育署長高俊雄分享,前一陣子應邀前往日本終身運動協會,分享台灣推動全民運動的做法。高俊雄說:「他們最感興趣的就是運動企業認證帶來的效益,也希望向台灣取經,發展出適合日本的做法,這對於體育署同仁來說是很大的鼓舞和肯定。」

體育署也期許未來運動企業認證朝向更多元化、適性化發展,每一項配套規劃都能環環相扣、同時達成多樣目的,打造職場運動風氣,讓健康的員工成為企業前進的動力。

打造職場運動風氣 成就企業前進動力_img_1

打造職場運動風氣 成就企業前進動力_img_2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