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台北捷運台電大樓站,穿越馬路進入一處恬靜巷弄,台灣首處以「攝影」為主題的公共圖書館映在眼簾,這也是剛拿下第19屆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社區空間類首獎的「Lightbox攝影圖書室」。
Lightbox俗稱燈箱,是傳統底片時代用來檢查底片的發光盒子。這棟屋齡超過一甲子的前台北市祕書處官員眷舍,閒置多年後,由「島嶼影像合創社」提出以修代租的申請,如今成了許多攝影愛好者及藝文人士的最愛。
進門前,你會在地上看到斗大的「Free To All」字樣,仿效1848年成立的美國首座公共圖書館(波士頓公共圖書館),傳遞「知識自由」的理念,內部也有「打造一個人人都可以自由學習攝影的所在」標語。
空間通透簡潔 一眼就能全覽
攝影圖書室的空間理念不難懂,就是:開放、通透和簡潔。他們把以前的宿舍隔間全部打通,僅留一個能夠一眼望穿的藏書區和閱覽桌椅,及位於高處的閣樓倉庫,視覺以溫暖的木頭家具和灰色牆壁為主。
圖/當拍照成為全民運動,台灣也出現了第一座以「攝影」為主題的公共圖書館。
攝影圖書室專案經理魏蘭懿強調,這裡歡迎的不僅是專業攝影社群,更是普羅大眾。還以大面積的落地窗和半透明浪板,讓整座建築完全敞開,也設計了親民的半戶外休憩區域,從門口、通道到廁所,都配置無障礙空間,更重要的是,完全免費。
如是設計理念,其來有自。2016年5月,攝影圖書室由創辦人曹良賓在金門街發起,當時只是一個10坪的小空間。孰料外界迴響超乎想像,三年來獲得逾400位同好支持,還吸引許多國際友人造訪。
也因此,過去的狹小空間不敷使用,透過台北市政府的「徵求民間提案活化市有閒置房地實施計畫」,總算取得目前約30坪的新空間。為貫徹共享精神,攝影圖書室發起群眾募資,最後成功籌措逾300萬元,用於老屋改造。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委員會召集人黃金樺稱讚,攝影圖書室採用易施工、高經濟性的建材元素。更難得的是,透過群眾募資,顛覆以往非營利組織仰賴政府補助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