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引領人類新趨勢 幫助農林漁牧產業鍍金

學群導覽:生物資源學群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19-09-25

瀏覽數 50,250+

生資學群科系近年跳脫過往刻板印象,走入大眾生活;圖為中興大學獸醫學系所實驗室。
生資學群科系近年跳脫過往刻板印象,走入大眾生活;圖為中興大學獸醫學系所實驗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2020研究所指南

炎炎夏日,全台啟動防蚊大作戰,令人聞之色變的登革熱,如何做好前端防治?果園裡,由對岸入侵的荔枝椿象重創農民收成,蟲蟲危機怎麼解?從病媒蚊到外來種防治,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態議題,都是生物資源學群的研究範疇。

生物資源學群原名為農林漁牧學群,包含園藝、畜牧、動物科學、森林、水產養殖、獸醫等科系,隨著產業升級、高科技導入,傳統的一級產業,化身為指日可待的朝陽產業。

談及社會刻板印象,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特聘教授陳樹群舉例,興大昆蟲系最近研發出病媒蚊DNA鑑定晶片,可鑑定九種重要病媒蚊,監控登革熱、日本腦炎、瘧疾等疾病傳播。「醫學昆蟲的熱潮興起,誰說讀昆蟲所只是玩玩甲蟲?」陳樹群詼諧反問。

全台最大農學院的中興大學,設有22個農業相關科系,課程分為農業生物科技、自然生態資源保育以及農村經濟三大部分。陳樹群指出,生物資源研究,是以對動植物個體生命的關注為出發,解決生態界未知的問題。

每到春季就盛行的稻熱病,總是讓農民戰戰兢兢,多數農民會提前噴灑農藥預防,但怎麼施藥才能有效防治,又符合經濟效益,卻是一門科學。

農業科學化、植醫、食安人才夯

興大近年成立「植物醫學暨安全農業碩士學程」,專門訓練為農作物抓病灶的「植物醫師」。

人會生病,植物也會生病,陳樹群分析,了解植株病蟲害的治療、診斷及預防機制,對農業發展有重要貢獻。隨著《植物醫師法》通過,農藥行需有植醫處方籤才能開藥;未來農民需要植醫人才提供施肥、農藥諮詢,才能避免過度用藥造成的環境傷害。不僅如此,都市老樹、家戶盆栽的問診把脈,也要仰賴植醫的專業。

至於生涯發展,農業所畢業生若想留在學界,農委會的農業試驗所,是第一把交椅,聚集全台農業科技人才,用高密度知識為農作創造新價值。

曾任農試所所長、現任農委會副主委的陳駿季,今年曾帶著泰國僑界的外賓介紹農試所的「發明」,他手拿著「拉鍊荔枝」,吃時只要在荔枝果皮外拉開騎縫線,就能直接食用,不會沾手,驚艷不少賓客。陳駿季正是中興大學糧食作物所碩士,又取得農藝所博士學位。

全球氣候變遷、海水酸化、氣候暖化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真相。

台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表示,隨著海洋生物資源貧瘠,水產養殖所創造的經濟價值和人工育苗技術日益重要。台灣水產養殖業蜚聲國際,海大的外籍生中,高達四、五成選讀水產養殖系所,多數是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等地的學生來此取經。

「不只工業4.0,水產也有4.0,」張清風比喻,熱門的人工智慧若應用在水產養殖,即可監控投餌、魚群管理、水質檢測,以提高魚群活存率、生長效率,並降低環境風險。

科技農業 跨領域知識不可或缺

在水產所,認識海洋水產生物、魚蝦貝類只是基本功,研究生要學習的是種苗繁殖、培育、飼料、育種技術及養殖管理等理論及實務技能。校內也仿照業界水產設施,學生可參與水產養殖的經營管理。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在科技農業加持下,務農不再「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般辛苦,興大、屏科大等設有農學院的大學紛紛開設相關科技運用的課程。

興大「植物工廠」以溫網室環控設備,控制植物生長所需的最佳溫、溼度及養分的調節。屏科大則有農業大數據及智慧農機中心,訓練學生透過影像數據分析,自動化機械操作完成田間作業。

屏科大動物科學與畜產所也設有「動物舍規劃與自動化」課程,教導畜舍自動化管理。育種技術更是該校,研發出基因選拔與選種技術,縮短育種時間,提升產能、降低疾病風險。

單一專業已不夠應對當今所需,屏科大農學院研究所紛紛針對產業關鍵技術開發模組課程培訓,例如景憩對接農企、土木、森林及農園系共創休閒農業價值;疫苗所在學習動物用疫苗與佐劑製程時,要納入熱帶農業、獸醫兩科系的專業知識。

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院長陳福旗表示,科技農業時代,跨領域知能,才能與國內外產業接軌。

•  適合就讀對象:愛好並樂意接觸大自然,對環境生態或動物保護有使命感者

•  可能就業產業:政府公職、環境保護產業、生態產業等

•  主要職位:生物領域教師、生態解說員、獸醫師、食品產業人員、國家考試(如經建、農林業、自然保育、水土保持人員)等

【2020研究所指南】帶您找方向!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