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二十歲之後,你就是自己的過來人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9-08-23

瀏覽數 18,050+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akutaso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akutaso

夭夭是我的高中學姐。我認識她7、8年,她一直在折騰,流浪、開店,在摩洛哥中過暑、在大堡礁暈過船、在巴西貧民區拍過紀錄片……。

朋友圈(按:手機軟體微信的社交群組)裡,她不笑時,看起來很高冷,瘋癲起來就破功。沒幾天就表現出一副「好累、好累,我不行了」的樣子,過一陣又不知哪兒來的元氣,不眠不休的瘋好幾天。

這幾年,我身邊的姐妹紛紛戀愛、結婚、生娃當媽。她卻好像不會老,背包就是全部家當。

我打電話找她嘮嗑(按:東北方言,閒聊),那頭的她嘻嘻哈哈,說在老城區的巷弄裡打理出一家店,和周圍煎餅攤子、五金行、熟食鋪子什麼的打成一片,每天吃喝都不愁。

她說:「這就像是加減題,我沒辦法樣樣兼顧,不如做減法,留下最重要的部分。其他的絕不湊合。」

那時,我是她的迷妹,並不解其中深意,只是眼冒星星的以為,她不把自己往流水線模子上套(按:指為了生活而做同樣的事),不打雞血(按:過去中國曾流行一時的偽科學健身方法)、也不灌雞湯的樣子,真的很美。

直到後來,我和身邊人因為現實分隔兩地,車站裡眼淚灑了一地;到了陌生國度沒錢又水土不服,恨不得喝一口蓮子湯下肚時,忽然想起來她說過的那些話。

也慢慢的清楚,選擇這東西,沒有對錯,只有不同。

孜孜以求之物,有人俯身便拾,有人力爭可得,有人無解亦無緣。既然笑和哭都由己造,擁有時珍惜,勝過追逐不得之苦。就算失去,也是際會。

之所以提到這些,是因為最近遇到了不少這樣的詢問:

「你能告訴我,以後我適合做什麼嗎?考研究所還是工作?」

「男朋友很愛我,但他家裡條件不好,我們要在一起嗎?」

「聽說寫爆款文(按:靠撰寫文案賣掉產品,賺到錢)很賺錢,以我現在的水準,你看能月入多少?」

進入微信公眾號(按:可進行一對多的媒體活動之中國網路平臺)後臺,時常會收到粉絲的私訊,問我該怎樣從一段虐戀中走出來、如何做一次心儀的選擇等。我很少立即回覆,而是會隔一陣子,再詢問。

之所以這樣做,一是覺得人在愈是迷茫的時刻,愈容易聽信外人的指點,我沒法貿然為人下判斷;二是彼此生活圈不重合,雖能感同,卻無法身受,如果不顧實際的說這說那,其實是種不負責。

有時,我也會追問:「你自己想到或做到哪一步?」這時候,對方往往會陷入長久的沉默,或是匆忙轉移話題,反問:「如果出錯怎麼辦?」

但說實在的,這種迫切卻盲從的心理,容易被人利用。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就如朋友圈裡,時不時有人洗版:那些月薪50萬的女孩,過著什麼生活;我買了房,但我仍一無所有;他愛不愛你,就看這3點……某些所謂的「人生建議」,不過是邏輯學和心理學的字面遊戲。無外乎把過來人那一點微弱的見識奉為圭臬。

如果看多了,聽信了,難免被無底線的唬弄和無意義的煽情,牽著鼻子走。你到最後會發現,所有的是非對錯,只不過是一場接一場的倖存者偏差(按:survivorship bias,為一種認知偏差。其邏輯謬誤表現為,過分關注於某人事物碰過某些經歷,然而忽略不在視線內或無法經歷這些事件的人事物)。

虛偽就像糯米紙,裹在足夠甜膩的糖果上,掩藏著酸到硌牙(按:牙齒被堅硬物弄損)的怯懦——你只想不做,光顧著陷於糾結情緒,從未深思過其解決方法。

如此一來,心事彎彎繞,沒把別人繞進去,先把自己繞暈了。

「我們並不是滿18歲,就算真正意義上的成人。」很多次,我嘗試著回過頭檢視自己,發現所謂「折騰」的日子,都是在後知後覺中蟬蛻的。

嘗過生活,才懂什麼是豐沛

從前背包自助旅遊,確定某一國或某幾國為目標,恨不得收藏所有抵達方式、門票價格、吃喝玩逛之類的攻略,唯恐行程不如所願,留下缺憾。

可漸漸的,當我獨自經歷長途漫旅,目的地卻變得不再重要了。

世界那麼大,拜訪了某一些去處,必然會錯失另外一些。既然疏漏在所難免,不如儘量享受眼前美好。

我甚至以為,每個人的生命裡,都需要這樣的「事與願違」。

那些心焦、那些痴念,也許是北上廣(按:中國三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之簡稱)打工的青年下了班,在街巷口點的一碗瘦肉粥;也許是蝸居的舊宿舍裡,牆上那張明星海報;也許是荒山深林迷路處,和老和尚的半夜閒聊……。

就像在玩沙盤遊戲,你有參考答案,卻沒有標準答案。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了有什麼樣的體驗。

事實上,你不必一頭扎入擁堵的操場,被鳴槍逼迫向前跑;不必剛畢業就急著趕往最緊俏的行業;更不必在二十歲出頭就被催去相親、擇一人終老。

只有你自己處在真實的生活和社交裡,才能明白到底值或不值,要還是不要。

二十歲之後,你就是自己的過來人。

多嘗試、多體驗、多試錯,才是解鎖「成熟」的唯一金鑰。就算獨自旅行很辛苦,生病沒人陪很心酸,遇上渣男很倒楣,那也是不可多得的機緣。

生活,要親口嘗一嘗,才知道什麼叫豐沛。

二十歲之後,你就是自己的過來人_img_1本文節錄自:《別用嘴上的佛系,掩飾你內心的焦慮》一書,朱清著,大是文化。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