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五成外銷電動單車來自大村 美利達領軍打造產業聚落

鐵馬產地〉母雞帶小雞,孕育逾300家衛星工廠

蕭歆諺
user

蕭歆諺

2019-07-31

瀏覽數 30,500+

五成外銷電動單車來自大村 美利達領軍打造產業聚落
 

本文出自 2019 / 8月號雜誌 老屋改建潮來了

蔚為風潮的電動自行車,從台灣出口每2台就有1台來自大員林生活圈的大村鄉,原因就是美利達立足於此,母雞帶小雞共同拚外銷,造就全台第二大自行車產業聚落。

如果告訴你,現在全球最夯的電動自行車,台灣每出口兩台,就有一台來自彰化縣大村鄉。多數人的反應應該是「怎麼可能!」大村不是種葡萄的嗎?

這是因為台灣第二大的自行車廠美利達,就立足在此。

以美利達為核心,往外輻射至花壇、彰化市、秀水、福興等地,彰化隨處可見各種自行車的衛星工廠,家數達319家,占全台約38%。

自行車生態系統能在彰化生根,除了靠美利達,也靠其他三大關鍵。

三大關鍵助力 促成群聚效應 

第一,中部原先就是機械業的大本營,具備零組件製造優勢。

自行車配件廠乃興企業董事長施和仁分析,中部因為溫差變化小且濕度穩定,適合發展製作金屬製品;加上南來北往運輸方便,使中部很早就累積豐富的小五金技術,提供自行車零配件製造業重要的養份。現今不少自行車零配件廠,都比巨大和美利達還要早成立,如兩大品牌創設於1972年,乃興1969年就成立了。

第二,腳踏車業的A-team(台灣自行車協會)團隊,提供強勁的整合效果。

2003年,巨大與美利達聯手,集合零組件供應商組成立A-Team,但其實同業在組隊以前早就有合作經驗。

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的處長高培哲指出,過去自行車零配件多由黑手自己摸索,導致市場混亂,沒有統一規格。巨大與美利達意識到這個問題,以日本的標準為基礎,逐漸統整零配件的規格。有了這套「共通語言」,廠商間的連結更加緊密,顧客維修也不用擔心買到不對的零件,共同把市場做大。

五成外銷電動單車來自大村 美利達領軍打造產業聚落_img_1

圖/施和仁提到,迎接50週年的乃興除生產配件外,近期也有合夥在大陸生產碳纖維車架,不斷擴展事業版圖。

第三,政府也出了一臂之力。1984年,經濟部為避免惡性競爭,設計中心衛星工廠制(中衛體系),將全台自行車產業依組裝廠,分為巨大、美利達、太平洋、旭光和太航五個體系,零配件廠常跨體系互補。隨著時間推移,演變成現今以巨大和美利達為首的中部自行車產業聚落。

憑藉這三件事打下的基底,中部自行車業的群聚效應慢慢發酵,也讓相關廠商在選址時,優先考慮在中部落腳。

「彰化在地理位置上是最好的選擇,」全球最大的高階避震前叉製造商榮輪,董事長小林大裕分享,當初就是看中自行車成車廠和零件廠都在附近,才選在彰化的福興工業區設廠。

五成外銷電動單車來自大村 美利達領軍打造產業聚落_img_2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圖/小林大裕回憶,巨大和美利達1972年創立時就有和榮輪合作,榮輪同時也是A-Team的一員,彼此關係緊密。

要談彰化的自行車產業聚落,不能不提美利達。

美利達創辦人曾鼎煌,原先是做日本機車零件的生意。有一次,他到美國旅行,看到當地的自行車店竟然拒絕維修來自台灣的自行車。他不禁納悶,台灣的機車零件都可以做到讓重視品質的日本客戶信服,為何自行車不行?

1972年,出身員林的曾鼎煌不服輸,向親友集資,選在大村鄉蓋工廠,希望製造高階自行車銷往全球,不想再讓台灣被看扁。

46年過去,美利達在大村從500坪、100多人的代工小廠,逐漸發展成今天1.6萬坪,員工1500人的國際知名大廠。

美利達代理發言人王隆進提到,美利達能持續生產具競爭力的中高階車款,周遭有「門當戶對」的零配件供應商是一大關鍵。原材料四成是向A-Team廠商採購。

2013到2018年間,美利達的自行車銷售量,雖從235萬台降至115萬台,但平均單價卻不斷提高,總營收因此不減反增,2019年可望挑戰新高。祕訣,就是搶進高單價的電動自行車。

目前由台灣出口的高階電動自行車,平均每兩台就有一台由美利達所製造,2018年平均單價高達1500美元(約4萬6500元),是傳統自行車的兩倍,仍吸引眾多歐洲顧客購買。

品牌組裝廠努力升級,周邊上游零配件廠也不落人後。

供應商也跟上外銷 營收成長

榮輪原先做的是較簡單的把手和齒盤組,改做技術門檻較高的高階避震前叉後,不斷到各國實地了解客戶需求,目前已開發上百種避震前叉,成為全球避震前剎種類最齊全的供應商。

以車鈴、水壺架等自行車配件為主力產品的乃興,產品有八成賣向歐洲,且年營業額逐年成長。搭上電動自行車的熱潮,在塑膠射出面有專業的乃興,積極開發保護電池與鏈條的護蓋,打造新的成長引擎。

這些努力打拚的自行車廠商,也為彰化帶來許多稅收和就業機會。

美利達在大村有1500名員工,近九成是大村與員林等鄉鎮的人;榮輪在台有400名員工,同樣有九成來自彰化在地。

如果只看台灣營收(不含海外),2018年,美利達營收228億,悄悄追上巨大的224億元。隨著電動自行車後勢看俏,美利達外銷市占已達一半,由美利達董事長曾崧柱所帶領的自行車產業,將繼續在大村發光。

數位專題〉員林小鎮致富傳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