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混搭關公、張愛玲說故事 可不可熟成紅茶讓粉絲上癮

珍奶產業進化2〉注入中西文化、復古美學 品牌形象鮮明

蕭玉品
user

蕭玉品

2019-07-01

瀏覽數 54,850+

混搭關公、張愛玲說故事 可不可熟成紅茶讓粉絲上癮
 

本文出自 2019 / 7月號雜誌 供應鏈下南洋

「你渴不渴?要不要喝『可不可』?」日頭赤炎炎,這句問候來得即時,走到「可不可熟成紅茶」店前,長長的人龍,說明可不可已成為近兩年台灣竄紅最快的手搖飲品牌。

創立於2008年的可不可,創辦人劉紹威的初衷,是提供好茶、做社區型的飲料店。他一路努力,培養出不少熟客,也創造穩定營收。2014年底,劉紹威的多年好友張朝修,表達加盟意願。劉紹威反問,要不要一起為可不可改頭換面?有設計背景、經營過服裝品牌的張朝修欣然答應,便開啟了改造之旅。

當時,他們和現任總經理許齊元,三人開著車,喝遍全台手搖飲店,思考重新切入市場的角度。張朝修坦承,他加入可不可前,對手搖飲毫無研究,平常哪裡方便哪裡喝,沒有忠誠度,「但我要投入這個產業,便打算將可不可打造成消費者願意特地停車、下車買的品牌。」

一年半後,2016年9月,品牌再造的可不可,在台中向上路的起家厝,重新開張。劉紹威忙於集團其他布局,便邀請張朝修擔任董事長職務至今。

英式風格 結合台灣元素

可不可的裝潢為米、藍相間,頗有19世紀上海開埠後,帶英式風格的洋行風味。花蓮蛇紋石的櫃台,以及飲料上印有海棠花玻璃的杯膜,又有濃濃台灣元素。茶品則以來自斯里蘭卡的紅茶和台灣綠茶為基底。

這種東西方混搭,其來有自。張朝修在品牌再造之初,便有計劃地將老派浪漫、在地文化和復古美學三種特色,注入可不可,「從小品牌出發,就應該創造自己的價值。」他解釋。

每間可不可都有專屬店卡,正面是特色插圖,背面是菜單。例如彰化鹿港店的圖像,是在地的天后宮門神。一款季節限定的「愛司紅茶」,來自早年風行上海的「愛司頭」,曾出現在文壇奇女子張愛玲的作品裡。

可不可目前雖僅有12款固定品項,卻款款經典,取名也各異其趣。白玉歐蕾,就是常見的珍珠鮮奶茶;春梅冰茶,則是酸梅和冬瓜茶的調和。

特殊的品名不怕消費者滿臉問號,不知如何點飲料?開店第一天,張朝修的確不斷對顧客解釋各項飲品。他趕緊在每樣品項後,加上解釋,像是春梅冰茶的說明是:「春梅與冬瓜相遇。」

張朝修堅持,品名不能改變,「雖然可不可是親民品牌,但我希望創造自己的語言。名字變了,就失去讓人懂你語言的機會。」

可不可品牌再造伙伴——恆頤盛顧問公司品牌總監蔡妤珮分析,傳統企業經營多為目標導向,強調營收、業績,若顧客搞不懂飲料品項,改回常見品名,是最快賣出產品的方式,「他們卻不輕易妥協,發現問題,Jimmy(張朝修英文名)會想以設計解決。這種『激進式創新』,存在可不可的DNA裡。」

加快永續轉型的關鍵契機:COP28全解析論壇,熱烈報名中

於是,看到伍佰、披頭四、《霸王別姬》《灌籃高手》等音樂、電影、漫畫元素,透過可不可的飲品、店卡與臉書,嵌入人們的日常。

張朝修不求人人都懂這些梗,只希望分享自己的青春與美好記憶,「當顧客反饋回來,代表他懂,你就會覺得,超帥!」

可不可的內斂幽默,也養成一票死忠粉絲。當初,向上店重新開幕兩個月後,詢問加盟電話便響個不停,首間加盟店在2017年5月開張,短短兩年,全台已有118間店。

專屬店卡 意外掀起蒐集潮

別出心裁的店卡更掀起蒐集風潮。臉書上有專門交換店卡的社團;還有顧客將店卡當成結婚小卡,在婚禮上分享給親友。

其中,高雄文山店的加盟主因篤信關公,可不可設計團隊特地搭配附近景點,在店卡畫了關公騎馬像,並寫著「關關難過關關過」。有位女兒生病的媽媽,在IG上PO出這張店卡,祈求女兒能「關關難過關關過」。

難以想像,豐沛的作品僅出自張朝修帶領的四人設計團隊。他們都像藝術家般,等待靈感迸出才下筆創作。去年中,可不可和服裝品牌瑪裘瑞(Marjorie)推出聯名,推出一款僅用兩個月的窗花圖案杯款,但從規劃、討論到完成,足足花了七個月。

可不可之所以能在手搖飲紅海中,開創獨特風格,關鍵還有「信賴」二字。當初飲品到位,只差品名,伙伴們等;張朝修從披頭四講到張愛玲,懵懵懂懂也要聽。「Jimmy說什麼,我們都會同意,然後回家再查字典。」許齊元開玩笑稱。

今年下半年,可不可將插旗海外,「(手搖飲)這行已很蓬勃,只要願意改變思惟、作法,也會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張朝修說。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