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執著的信念編織、用生活淬鍊美味,農村女性靠著一雙雙巧手,用獨有的柔軟特質與堅持的勇氣,為農村注入活力、推動經濟大步前行。
長久以來,女性是支持農村與農業的重要力量,一手撐起半邊天。尤其是當前農業面臨人力老化與缺工、亟需創新轉型,以及農產品行銷上的困難與挑戰。為此,農委會積極鼓勵女性投入農業,從輔導成立家政班、田媽媽班到支持女性青農,積極提供創業輔導與終身學習等培訓管道,期望透過女性的智慧,成為翻轉農村現況的重要力量。
產業升級,農村女力打開農業新視野
懷抱友善土地思維的農村女性,不僅是凝聚農村社區的關鍵,更是支持產業與社會的正面力量。來自埔里的林宥岑,過去是上班族,後來回鄉接手父親的筊白筍田,把原先的一級產業提升到二、三級產業。
她從小在茭白筍田中長大,對土地特別有感情。為了推廣茭白筍,她從親子遊的角度出發,先是轉型為台灣白魚、茭白筍共生的有機栽培,然後規劃出提供採筍、生態導覽等多項體驗行程,帶領許多親子家庭體驗純樸農村生活。
「野生的保育類台灣白魚在我們這裡就能看見。」林宥岑笑說,她除了加入復育台灣白魚的行列,也號召村里社區的青年一起投入,共同打造有機村的環境,並串聯周邊原鄉文化與資源,推出叫好又叫座的農村小旅行,翻轉農村樣貌。
解決人力缺口,新時代女農走出新局
三十出頭的農村新女性黃雪綾,過去原本從事服務業,結婚後卻繞過大半個台灣來到台東,和丈夫一起種植咖啡,然後走上自創品牌之路。
他們充分運用台東的特色,以溫泉來洗豆,製造出在地限定的咖啡。剛開始時,從生產、包裝到行銷,全靠兩夫妻單打獨鬥。後來隨著咖啡產量增加了,卻又碰上人力不足的困擾。
「因為現今大多走精緻農業,因此有許多細緻的工作,包含分級包裝、採後處理等,女性最適合。」為此,黃雪綾也邀請許多老師來授課,教導當地的新住民女性相關務農經驗,帶她們一起投入農耕,不僅彌補人力缺口,也為農村女力找到新出路。
實現在地關懷長照的最佳學習典範
迎接高齡化社會,新北市深坑區有一群農會家政班的女性,長期陪伴在地社區的長輩,一起學習、共餐,成為社區裡最溫暖的關懷力量。
原本是家庭主婦的吳杏環,年輕時就開始做志工,來到農會家政班後,除了擔任班長,她更一肩扛起志工隊隊長的責任,帶大家關懷長輩。她說:「我曾經長期照顧病中的父親與婆婆,比較有經驗,也比較可以將心比心,老人家最需要的就是關心。」
在吳杏環班長和全體志工媽媽們的努力下,深坑家政班已成立十幾年,一路走來除了推展家政教育、發展地方料理、開發地方伴手產品,更是營造農村健康生活、幫助長輩實現在地老化的優質典範代表。
這些充滿智慧與行動力的新時代農村女性們,不僅顛覆了傳統農村女性默默付出的形象,更讓各界看見農業發展、農村健康生活的無限可能。而她們也憑藉著專業、溫暖的特質,彈性與靈活的身段,保持學習的動能,以行動展現自信與活力,最終也成為影響社區、翻轉農村與改變社會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