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生、無力養,是年輕世代的擔憂!桃園市提供生育津貼、育兒津貼、托育補助,並且增設托育設施,打造友善生養的宜居城市,成為年輕世代幸福成家的首選城市。
桃園市民平均年齡39歲,是六都中最年輕的直轄市,吸引年輕世代移居桃園的誘因之一,就在於涵蓋多面向的社福措施!升格前,桃園出生人口每年約為1萬7,000人,目前,已成長至每年約2萬4,000人,為全國第一。2018年全台灣粗出生率僅7.56 ‰,桃園卻有著10.24‰的突出表現,穩居六都之首。
催生第一步 普及式育兒津貼
在台灣以小家庭為主的家庭結構中,許多忙於工作的雙薪年輕夫妻總是不敢生、擔心托育,於是,桃園市政府從社福政策著手,扮演年輕家庭的育兒後盾,年輕夫妻們除了拚經濟,也在這裡孕育下一代,成為少子化時代的安心生養都會!
桃園首先進行「催生」,第一步從「收入面」著手,推展多元育兒資源服務,包含生育津貼、育兒津貼,以及開辦4歲幼兒就學補助等各項福利措施。2015年起,桃園推動「333托育政策」,包括生育補助每胎3萬元、3歲以下每月3,000元育兒津貼等福利政策。桃園「3歲以下每月3,000元」的育兒津貼政策,自2018年8月起配合中央實施的育兒新制,並且維持年輕夫妻的既有權利,實施銜接方案補足差額500元,讓家有幼兒的家長持續實領育兒津貼3,000元,這樣的做法將延續到2021年7月31日,落日後,2021年8月1日以後出生的孩子,回歸每個月2,500元的中央育兒津貼新制。
2018年更採取幼教扎根政策,延伸至4歲中班,推行公立幼兒園免學費、私立幼兒園每年補助3萬元。今年8月1日起,針對加入準公共化托育的幼兒園,將提供每年5萬4,000元至6萬6,000元不等的補助;而非營利幼兒園,8月1日起每月收費也會由5,000元降低到3,500元,從經濟面降低年輕家庭的育兒負擔。
(圖說:桃園積極規劃社區公共托育家園,透過大公托、小家園及親子館的設置,提供多元便利的托育資源服務。)
拓展育兒據點 就近托育照顧
托育是父母擔心的另一個課題,而就近托育是大多數家長的心願,桃園積極拓展托育資源,以「一生活圈一公托中心」、「一生活圈一親子館」為目標。今年共將新增9所非營利幼兒園和9所公立幼兒園,增加約1,600個托育名額,期待早日達成私幼與公幼比例6比4的目標,讓托育設施普及化。
(圖說:親子館提供0至6歲孩子活動空間,培養團隊生活,讓孩子都能獲得良好身心發展。)
為了加速提供優質托育環境,由政府與合格的保母或私立托嬰中心簽約合作,提供品質良好的「準公共化托育」服務。若家長將孩子送至準公共化保母托育,除了中央補助的6,000元,桃園更額外加碼補助1,000元;送準公共化私立托嬰中心,則額外補助2,000元。
此外,透過大公托、小家園及親子館的設置,建構多元便利的托育照顧網絡,讓父母更安心。目前桃園已設置7處公托中心、10處親子館,今年將持續設置8處公托中心、8處親子館及14處社區公共托育家園等,家長就近托育更為便利。
另外,針對失依、弱勢等有安置需求的孩子,透過推動「打開家門,讓愛住進來」來招募寄養家庭,為這些孩子提供避風港,讓他們在安全有愛的環境中成長。2018年即有10戶家庭通過訓練及審查後,成為寄養家庭新血。未來更預計逐步提升寄養費用,並將仿照準公共化保母計畫,提供寄養家庭照顧津貼,給予寄養家庭更大的支持。
自升格以來,近5年的時間內,桃園市政府透過各項社福政策,從托育資源、公共及準公共托育等多面向著手,吸引年輕世代幸福成家、安心生育,真正成為年輕夫妻的靠山,建構友善育兒的宜居城市。
(桃園市政府新聞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