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為什麼人類的「好奇心」如此重要?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9-28

瀏覽數 25,250+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即使《睡美人》和《糖果屋》都以美好結局收場:公主最終得到了王子,糖果屋的兄妹也以機智戰勝女巫、救了自己一命,但這些童話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童話故事似乎都暗示了好奇心很危險。常見的諺語「好奇心殺死一隻貓」也有同樣的意含。有趣的是,這句諺語在十六世紀末的原始版本是「苦惱殺死一隻貓」,目前還不清楚為何到了十九世紀末期,「苦惱」會被「好奇心」取代,但這種針對探索行為的警示意味濃厚,建議管好自己的事就好。

人類的好奇心很明顯是為了生存而演化─至少部分原因是為了生存。了解我們身邊周圍的世界、因果關係和變化根源,可以幫助人們減少預測錯誤並適應環境。我們對他人的好奇則無疑在擇偶和社會結構上發揮了作用。十八世紀冒險家傑可莫.卡薩諾瓦(Giacomo Casanova)常被引用的一句名言便是:「愛有四分之三是好奇心。」其實他在《回憶錄》(Memoirs)的原句是:「女人只要稍稍讓男人想要進一步認識自己,讓他愛上她的任務就已經成功了四分之三;愛什麼都不是,就只是好奇心吧?」渴望知識、好奇抽象概念,創造了豐富而複雜的人類文化。

人類不僅被動地對見到、聽到或感受到的事物做出反應,也會對眼前或遙遠事物的現象展現興趣,有時甚至願意積極探索。少數人會被某些主題激發強烈的求知欲,並奉獻一生追尋答案;不過每個人的好奇心並不一致。好奇心的程度與範圍無疑是由基因所決定(甚至可能是主要的決定因素),諸多實驗顯示,所有心理特徵基本上都能夠遺傳。儘管如此,試圖了解決定人們好奇心程度的其他因素仍很有意思。非天生的「個體差異」甚至是集體趨勢,最終會影響些什麼?例如,遺傳以外的因素可能包括直系親屬(如父母、兄弟姊妹、伴侶與子女)、親近的朋友、教師、宗教機構,以及一般文化環境和傳統習俗的影響。想要分離遺傳和環境的影響並不容易,特別是兩者時常錯綜複雜地相互作用。例如,我們都知道一旦遇到一連串不幸的悲劇,確實可能使人陷入深度抑鬱;我們也知道當類似狀況發生在不同人身上,某些人的基因的確比較容易陷入抑鬱。為什麼人類的「好奇心」如此重要?_img_1

本文節錄自:《好奇心:從達文西、費曼等天才身上尋找好奇心的運作機制,其實你我都擁有無限潛能》一書,馬里歐.李維歐著,馬可孛羅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