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學串連產官學合作 打造台印交流新捷徑

高教印度風〉聚焦南亞 清大、交大積極布局

林讓均
user

林讓均

2018-08-06

瀏覽數 16,700+

清大印度中心主任王偉中(中),是負責建立台、印教育交流基地的「印度通」。
清大印度中心主任王偉中(中),是負責建立台、印教育交流基地的「印度通」。

本文出自莫迪經濟學 搶賺印度紅利

「這是台灣人朋友,他們很好……」「我們放假,有去『交泛』,喔,是去『九份』」!」5月初,在新竹清大教室裡,一群印度生以簡報分享台灣經歷,投影片上打著密密麻麻的華語拼音,印度學生照著念,古怪口音連自己同胞都聽不懂,不時引爆哄堂大笑。

近兩年,教育界跟著拚「新南向」,校園中吹起一股印度風,尤其清大、交大拚最兇,見到愈來愈多印度生的身影。

「印生、台生互相到對方國家求學,是培養台印雙邊未來的交情!」駐印度台北經濟文化中心代表田中光指出,曾在台領有獎學金的印度生大約1500位;而在印度,也有超過5000位印度學生上過「印度台灣華語教育中心」的華語課程。

推繁體教材 積極卡位印度重點大學

負責主導「印度台灣華語教育中心」在印度設立事宜的清大印度中心主任王偉中表示,從2011年開始,已在印度成立七個中心,預計目標是100個,即便如此也遠遠不夠,因為印度太大了。

「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王偉中說,比起大陸孔子學院動輒砸下大筆經費,欠缺銀彈的台灣華語教育中心在印度拓點很辛苦。

目前,印度華語市場以簡體字為主,王偉中曾經拜訪某一個位於德里的重點大學,花了兩個鐘頭說服現場50多位校方代表與教育部官員,讓他們不但同意設立台灣華語教育中心,還在兩週後願意替換掉已經使用六年的簡體字教材,改教繁體字。

爭取台灣論述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印度生跨海來台,親身體會台灣文化。

目前來台印生中,大約1/4聚集在清華大學。根據教育部統計,106年度在清大的印度博士生有170人、碩士生29人,尚不含讀三個月到一學期的「交換生」。

去年暑假,清大甚至開起第一個「印度文化經貿人才專班」。

「我們只收30位,卻有200位報名!」清大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賜說,一個多月的課程,教授政治、經貿和生活實務,還教印度語,學費全免,成績優異者可獲補助赴印度見習一週,「其實就是為印度台商培養台幹!」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交通大學也在去年首開高教先例,啟動「鴻鵠展翅計畫」,與印度理工大學(IIT)的三個校區(孟買、德里與馬德拉斯),展開碩博士生的雙學位學程計畫,一年目標是200多位印度碩、博士生。

「IIT願意合作,印度頂尖學生願意來台,看重的就是台灣ICT產業實力!」交通大學副校長張翼說,尤其印度這三個校區很看重半導體研究,交大也將前往印度理工大學開設半導體先修班、海外科研中心。

他表示,鴻鵠展翅計畫中,預計會導入產學合作計方案,讓IIT的高材生深度參與業界研發,已在印度耕耘多年的聯發科、台達電,還有半導體龍頭台積電等大咖都在計畫中。

已在台留學兩年的清大碩士學位生凱芮薛媞(Shilpa Karishetty),就是慕名台灣的科技實力而來。

身為意見領袖的她,今年還曾獲選參與聯發科舉辦的印度手機設計培訓營,對印度來的科技業者講述相關設計成果。凱芮薛媞已獲聯發科錄取,畢業後確定會在聯發科工作。

台灣搶印度高材生,已不只和先進國家競爭,而是和印度母國搶才。隨著印度崛起、磁吸力也愈來愈強,印度高階人才已出現回流趨勢。

廣邀國際學生 印度大學也開放名額

「十年前,印度理工大學的畢業生有九成想去美國留學,而且去了就不想回來!但現在,只剩5%畢業生想出國深造!」印度理工大學德里分校(IITD)校長饒歐(V. Ramgopal Rao),接受《遠見》專訪表示,近年印度政府推行「Make In India」(印度製造)、「Start-up India」(新創印度)等政策,讓印度人才看到前景願意留在母國。曾有調查指出,IIT的學生有大約1/4想留印創業。

饒歐表示,印度政府有一個「Study In India」的倡議,要廣邀國際學生到印度求學、促進跨文化的交流。因此印度理工大學德里分校也開放國際學生名額,從占全校人數的1%占比,已增加到10%。

本身是奈米科技專家的饒歐,很希望台灣業界與學生到印度協助建構產業生態圈。由大學來串連產官學合作,可望打造出台印交流的新捷徑。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