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印度教,多神論所捏造的迷思

《被誤解的印度大歷史》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7-20

瀏覽數 15,050+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先說清楚:印度教徒絕對會說他們的信仰是世界上最一神論的信仰,因為他們敬奉的是能幻化面貌但實屬一體的唯一造物者。阿蘭.達尼耶魯在著作《印度神明與神話》(Mythes et dieux de l’Inde,暫譯)中解釋說:「當有方程式解不了的曲線時,數學家會去找簡化公式的特殊情況,以獲得數據;有了數據的協助,他就可以標記出曲線上不同的點,並藉此描繪出曲線大致的輪廓。要是只想藉由一種方法或一個觀點,數學家就不可能達成這個結果。多神教也是如此,多神理論的基礎建立在類似的概念上。只有透過各種方法,我們才能理解這超越現實而不可知的事物。吠陀智者則認為,始基(萬物的根本)應該超越數之上,不然始基就會是數了。」(《奧義書》)

的確,印度教徒以數字「一」代表摩耶(Maya),摩耶是錯覺的本質 。要是討論唯一真神所顯現的形象,就會對不同事物的順序造成困擾。現身的神不會是「一」,雖然神可以顯現多種面貌,但祂的本質卻不能是「一」或好幾種,因此祂只能被限定。當現實中可見及可感知的事物都被否定之後,留下來的就是神。神是“neti neti”,也就是「非此非彼」;只能心領神會,或透過文字解釋。

這個概念也許能幫助世界上最偉大的辯證學家只用幾個字就能定義神所有的面向,因此可以舉例說明:一、神存在於世界上;二、世界在神裡;三、世界就是神,或者說神就是世界;四、世界和神有所分別;五、神與世界不同,但世界和神沒有不同;六、不可能辨別世界和神到底有沒有區別……

阿蘭.達尼耶魯寫道:「用『因』這個字去替代神,或用任何符合你精神習慣或祖傳習俗的字去取代『神』這個字。」而得出的結果如下:一、在布裡有線;二、布在線裡(布的本質和存在全都得仰賴線);三、布就是線;四、布跟線不一樣;五、線在布之外存在,但反之則否;六、沒人說得準到底布和線有沒有區別。印度教多神論在本質上永遠不可能成為完全的一神論,用上面這個再簡單不過的例子就能看出來。

在西方不被認知、理解,甚至總是被忽略的,就是印度教多元中卻又一致的這個部分。例如,印度教徒認可其他宗教的神,在家裡供奉其他神像也很正常,經常可以看到的有佛陀、黑天神(Krishna,印度教的愛神)、基督和代表克爾白(Ka’aba)的黑石。基督徒肯定他們的神是獨一無二的真神,他們氣惱基督也被認為是「異教徒」的神;但印度教徒會說:「從我們的觀點來看,這是派系主義,只有瘋子才會相信神的某個化身會優於另一個。」由此可見宗教的失敗,所有宗教戰爭都是因優越感而起,既荒謬可怕又毫無用處。印度教徒還會說:「我們從來就沒有試過要說服任何人,我們的宗教是最優越的。」

印度教從未試圖宣揚教義傳教,不同於伊斯蘭教或基督教,印度教也不曾使用武器使其他國家皈依;佛教不暴力,但印度教甚至沒有像佛教一樣派傳教士到亞洲傳道。有沒有哪本歷史書曾把這個因素列入考量呢?

結論就是:印度教不能由字面上來定義,這個宗教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內在精神;印度教會在世上永續流傳下去。

印度教,多神論所捏造的迷思_img_1

本文節錄自:《被誤解的印度大歷史》一書,弗朗索瓦.高堤耶著,本事出版社出版。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圖片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