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野學先生曾經設計熊本縣的吉祥物「熊本熊」,並為生活百貨中川政七商店、釀造業者黑木總店建立品牌、規劃產品,打造許多的熱賣商品,只要是他參與的專案,營業額大多會成長好幾倍。
當問到這些創造熱賣商品的點子從哪裡來時,水野先生表示:「如果表現的源頭是創意,那麼創意的源頭其實就在客戶的想法或商品裡。找出原石好好琢磨非常重要。」關鍵就在於設計時不能「走味」。
「例如即使長得很帥,如果穿了不合適的服裝,就絕對不行。」水野先生說道,這是他的策略。而為了找出「適合該項商品的服裝」,水野學採用的方法叫做「好像⋯⋯分類法」。「好像⋯⋯」就跟字面上的意思一樣,代表了某種風格。也就是透過與客戶的對談,把針對的物品的感想和印象,用「好像⋯⋯」來表現。
「就像我們看到理光頭的人,會覺得他『好像和尚』。人們對於一定的要素,往往都有『好像⋯⋯』的想法。當然,根據國家與文化的不同,好像的程度也不一。若以製作日本國內導向的商品來看,這種『好像⋯⋯』的視角相當有效。」水野學說道。
「好像⋯⋯分類法」的項目大致有五種。首先是找出屬於企業及商品優點的「優點分類」。在這個分類下,設計師會以「可愛」、「帥氣」、「漂亮」、「受歡迎」、「突出」等關鍵字,觀察企業及商品符合哪一項。只要知道「那像什麼」,就可以更進一步思考「像什麼雜誌」、「(地點)像哪裡」、「(時代)像什麼時候」、「像什麼顏色」等。藉由「從各個方面發掘『好像⋯⋯』,找出該企業『適合的風格』,這點相當重要。」(水野學)據說水野先生只要與客戶對話十秒鐘到三十秒鐘,便能找出這種「好像⋯⋯」的感覺。
其實這原本應該是由客戶自我分析後告知設計師,如果能做到這點,創意構思的方向就會更準確。
本文節錄自:《到設計師大腦找商機》一書,日經設計編,寶鼎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