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了不起的人物不會光說客套話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5-04

瀏覽數 30,550+

了不起的人物不會光說客套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我每天都會見各個業界的關鍵人物,而這些了不起的人物都有個共同點。一般人很容易把「下次一起吃飯啊」、「改天見」這些客套話掛在嘴邊。而我所尊敬的那些人物,絕不會只是說說客套話而已。一旦說了「去吧」,他們就會問:「那什麼時候去?」立刻調整行程。

越厲害的人,動作就越快。雖然不能講明是誰,不過我曾經跟某位知名企業的會長,以及幾位政府官員一起用餐,當時我們熱烈地談論著一位我舊識的政治家,最後大家便提議:「下次聚餐時也叫上他吧。」

餐會結束後,我向大家道別:「今天非常愉快。」回程的車上我傳了封感謝的簡訊給那位會長,結果對方突然回覆:「關於約(政治家)◯◯吃飯那件事,如果排在某某天的話,我可以立刻調整行程。」我嚇了一跳,隔天便趕緊打電話給那位政治家,安排好行程。

這速度實在太令人感動了,即使成了大組織的領導人物,行動仍然如此迅速敏捷、健步如飛。

另外也發生過這種事。我在一個傳媒業界的聚會場合遇見某個團體的幹部。因為是第一次見面,所以沒什麼話題,我正想著該怎麼辦時,突然想起關於日本共產黨的事件,該團體曾和日本共產黨有過節。

週刊文春以前曾經報導過「JR東日本潛藏日本共產黨革命份子」的新聞。當時週刊文春在JR車站內的商店「KIOSK」有十萬本以上的銷量,結果因為這篇報導,使JR決定不再販售週刊文春。最後週刊文春投降,承認未確認事實並誤植照片。我以這件事為話題,跟該幹部說:「那件事我到現在還是很不甘心,總有一天一定要回敬一拳。」當時那位幹部說:「這樣啊,那我們改天好好聊一聊吧。」就這麼簡單地結束了對話。

幾天後,我接到那位幹部親自打來的電話。他劈頭便問:「關於前幾天的邀約,您何時方便呢?」幾天後見面時,對方還帶來了非常詳盡的資料。順帶一提,這個事件後來由當時還是週刊文春記者的西岡研介負責寫成報導,西岡並以這些資料為基礎,出版了《紅樹林》一書。

在工作上出人頭地的人,都有著「不光說客套話」的特徵,而且不論做什麼,速度都很快。我還遇過這樣的情況,某次我和對方說:「下次請介紹◯◯先生給我認識吧。」「好啊!」對方當場就撥了電話:「現在我旁邊有一位文春的新谷先生,下次跟他見個面吧?我先把電話給他。」然後馬上將電話遞給我。

只要編輯或記者問我:「能不能介紹人給我認識呢?」我也會盡量當場就打電話。速度感非常重要,如果一直猶豫「該怎麼才好呢?」事情一旦沉寂下去,也就成不了話題了。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了不起的人物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靠頭銜與人交流」。

我一直很注意某個組織的公關課長這個職位。這個職位歷代都是由該組織中特別優秀的人擔任。其中有幾位至今依然非常照顧我,因此我無法公開組織名稱。

他們身為公關課長,平時和各家媒體都有往來,但我比較感興趣的,是他們在頭銜「背後」的樣子。他們究竟是以公關課長的身分和記者交流,還是以人對人的對等地位相處,兩者有很大的差別。以此為重點觀察對方,對我們的工作來說也非常有參考價值。

第一次打過招呼後,大多會餐敘一次。我會先看看當時能不能開啟話題,如果能坦率且愉快地談論彼此的背景、經歷、家庭之類的事,我便會詢問對方的手機號碼,交換聯絡資訊。接著藉由寄賀年卡等機會,成為掌握彼此住家地址的關係。有時候我們會帶各自的部屬一起去聚餐,不過,基本上都是一對一穩定來往。對這樣的人,即使對方卸下了「公關課長」這個頭銜,我還是會希望能保持長久的感情。

仔細回想,我長久來往的對象都有個共同點,雖然彼此的立場不同,但對於「為了什麼而工作」這一點都能感同身受。其中有不少人,我希望能和對方成為一輩子的好友,而不單是情報提供者。相反的,對於總是抱持著「公事上的關係」與他人交往的類型,我便無法深交,卸下彼此的頭銜後,就再無交集。

有趣的是,卸下頭銜後仍可以和他人維持平等關係的人,通常他在所屬的組織中,都立於壓倒性的高位。

了不起的人物不會光說客套話_img_1

本文節錄自:《週刊文春總編輯的工作術:當大家都說往右時,你敢向左走嗎?》一書,新谷學著,陳妍雯譯,悅知出版。

圖片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