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日本人的國民文學:吉川英治的《三國志》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4-24

瀏覽數 25,300+

日本人的國民文學:吉川英治的《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三國志通俗演義》在日本翻譯出版已整整三百年。

一六八九年至一六九二年京都天龍寺僧人義轍、月堂兄弟以湖南文山的筆名用文言體日文譯成《通俗三國志》,刊行於世,先是在上層社會,隨後在民眾間流傳開來。從此,無論兩國文化交流是好是壞,日本一直與中國共有這部古典文學作品。對於中國歷史,大概日本人最熟知的就是三國時代吧。法國文學研究家、評論家桑原武夫說他反覆讀了二十多遍,這是讀其他書從未有過的。近年的譯本主要有立間祥介譯《三國志演義》(據毛宗崗本,平凡社,一九七二年),村上知行譯《全譯三國志》(據毛宗崗本,社會思想社,一九八〇年),小川環樹、金田純一郎譯《全譯三國志》(以毛宗崗本為主,參照弘治本,岩波書店,一九八二年)。

不過,一般日本人說到「三國志」,並不是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更不是陳壽的《三國志》,那是指吉川英治的小說《三國志》。吉川英治「少年時熟讀久保天隨的演義三國志」(全稱是《新譯演義三國志》,至誠堂書店,一九一二年),一九三九至四三年依據《通俗三國志》等譯本,用現代感覺進行再創造,把中國的古典名著改寫成日本人所喜聞樂見的大眾小說,連載於《中外商業新報》,後由講談社出版單行本。從此以後日本人讀「三國志」大抵是「這個國民文學」。中國文學研究家立間祥介講過一則笑話:他翻譯了《三國志演義》,有讀者來信斥責他不忠實於原典,因為和吉川英治的完全不一樣。這位讀者很有點猛張飛,但由此可見,吉川英治的「翻譯」是和原典《三國志通俗演義》大不相同的。

吉川英治在《序》中說:「我並不做略譯或摘譯,而要把它寫成適合於長篇執筆的報紙連載小說。劉玄德、曹操、關羽、張飛等主要人物,都加上自己的解釋和獨創來寫。隨處可見的原書所沒有的辭句、會話等也是我的點描。」於是,我們讀到了這樣的開篇:

後漢建甯元年。

距今約一千七百八十年前。

有一個旅行者。

除了腰佩一劍,渾身襤褸不堪,但唇紅眉清,更雙眸聰慧,兩頰豐腴,時時隱含微笑。總之,絕無猥瑣低賤之相。

這就是劉備。後面出場的還有一個叫鴻芙蓉的姑娘,還有劉老太太。這位「親孝行」的劉備為買母親所嗜好的茶葉,遭遇「黃巾亂賊」,多虧張飛搭救,便以家傳寶劍相贈,惹得劉老太太摔壺教子,教訓他立志再興漢統。某文學博士說:「三國志的世界是男人們的世界,但背後還有個女人的世界。」在吉川英治《三國志》中女人們都跑到前臺來。全書分桃園、群星、草莽、臣道、空明、赤壁、望蜀、圖南、出師、五丈原十卷,最後還有一卷《篇外餘錄》。

吉川英治說:「孔明一死,呵筆的興致和氣力頓時都淡弱了,無可奈何。」豈止他,所有日制「三國志」幾乎都是到「星落秋風五丈原」(土井晚翠的名詩,充滿傷感,構成日本人對諸葛亮的感情基調)便嘎然而止,這可能造成了中國文學研究家中野美代子所說的「中國人喜歡張飛而日本人喜歡孔明」。她還說,「近於妖」(魯迅語)的孔明更符合日本人避免明確性、有點喜歡神秘氣氛的特質。據日本青少年研究所一九九〇年初發表的調查結果,諸葛亮是中學生心目中的第九位英雄人物。諸葛亮的事蹟對日本人的忠孝觀念、道德涵養有極大影響。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吉川英治之外,還有一些現代作家寫有各種各樣的「三國志」小說,如武俠小說家柴田鍊三郎的《三國志》、歷史小說家陳舜臣的《秘本三國志》等,但影響都不如吉川英治《三國志》。

他生於一八九二年,七歲開始接觸《十八史略》等漢籍,十歲熱衷給雜誌投稿。因家道中落,十一歲輟學,從此幹過印刷工、修船工、畫匠、記者等種種營生,同時自學不懈,據說把百科事典讀過五十來遍。三十四歲時在《大阪每日新聞》上連載《鳴門秘譜》,一舉成名。評論家、小說家木村毅甚至認為它「超過法國的大仲馬」。筆耕五十年,多數作品是「故事新編」。一九六二年去世,使數學家、隨筆家岡潔「覺得大東京都褪色了」。生前身後,全集一再出版,最新版本是講談社一九八四年出齊的《吉川英治全集》,計五十八卷,責任編輯是他兒子。

吉川英治的名字不曾從讀者的書單上消失過,每代人都愛讀,尤其是走上社會的男子漢。就經久不衰這一點來說,能夠和他比肩的只有大文豪夏目漱石。代表作《宮本武藏》在美、英、法、德等國翻譯出版,頗為暢銷,歐美人想從中窺探日本人的哲學思想。倘若把吉川英治《三國志》和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對照來讀,加以研究,一定很有趣,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差異會顯現無遺。他還寫有《新‧水滸傳》,一九五八年一月開始在《日本》(講談社的月刊雜誌)上連載,惜其未竟,終成絕筆。在隨筆《小說的題材》中他說過:「寫完《新‧平家物語》,有了空閒,於是這個夏天在輕井澤重讀自少年時代就耽讀的《西遊記》,得以展開幻想的翅膀,其樂陶陶。」他也曾打算寫一部「現代版西遊記」。

吉川《三國志》至今仍是人們的必讀書,但近幾年的「三國志熱」卻更為現代化。熱潮興起於一九八三年NHK電視台播放木偶劇《三國志》(此前還播放過動畫片),而後電子遊戲《三國志》上市,推波助瀾,據說五年來賣掉五十萬盤。不過,「三國志」的戰鬥歷時二百多年,人物超過三百多個,玩電子遊戲機不易掌握,難以盡興,所以,尤其是大學生,更喜歡看連環畫《三國志》,不僅看起來津津有味,而且還可以收集電子遊戲機攻略所需要的資料。連環畫作者是橫山光輝,共六十卷(潮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已售出二千五百萬冊。一九八二年中央公論社翻印香港版三國演義連環畫,似乎銷路平平,大概是因為畢竟沒有像「中華料理」那樣改造得適合於日本讀者的口味吧。

日本人讀三國自有日本人的讀法。有人這樣說:「三國志」的最大魅力是謀士的活躍,在今天的日本企業裡許多經理所苦惱的就是缺少這樣的謀士。決定重大方針之際,徵求幹部們意見,得到的往往是評論家式的答覆,什麼「我認為成功率約有百分之六十」之類,而「三國志」的謀士們積極地獻策、爭論、勸誘,掉腦袋也不悔,正是今天日本所需要的。日本人把「三國志」讀成人生訓、處世方、成功法、組織學、領導術、戰略論,等等,尤其被經營者奉為座右之書。我們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問世有六百年了吧,而今似乎也不妨試試日本人的讀法,出些「三國志與人學」、「三國志的統率學」之類的書。

日本人的國民文學:吉川英治的《三國志》_img_1

吉川英治 (1892-1962)

日本人的國民文學:吉川英治的《三國志》_img_2

本文節錄自:《我的日本作家們》一書,李長聲著,東美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