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算開店創業前,你該先搞清楚幾個正確觀念,免得誤踩地雷。無論大地雷小地雷,這些問題最終都會造成錢收不夠、錢投入太多或手邊不夠錢等問題。地雷小點,頂多讓你辛苦經營,但如果碰上大地雷,可是會炸得你屍骨無存。
商圈選點
選擇對的商圈與對的地點,是開店創業的超級大事。以台北市為例,主要熱門商圈,大概是指天母商圈、南京商圈、台北車站商圈、西門町商圈、東區商圈、信義商圈與公館商圈等。
選到好的立地條件〔註:因地點環境因素而存在的不同差異〕,生意就好做。一般來說,會考慮周邊的人口密度、目標客群規模、周邊競爭狀況、交通動線與集客能力等。店面的格局、空間、租金與使用法規,也都是重要考量點。
熱門商圈看似人多地點好,但租金可能很高,如果有好的規劃與生意還能勉強划算。可是當生意不好時,高租金加上不易降下的人事成本,就會成為你的致命傷。
部分看似不熱門的商圈,現在因網路與交通便利,可以延伸擴大成更廣的無形商圈。另外,有些厲害的特色店還是能夠吸引到目的性購買的客群。
量體規模
小店在尖峰時段不夠坐,大店在離峰時段養蚊子。依據經驗值,情願門市在尖峰時段讓顧客排隊,也不要因量體規模過大,造成太大的成本負擔。氣派大店,生意好時很開心,但離峰時段與淡季的成本虛耗,會讓你的心情變得很不美麗。
有時候空間規模安排,要看你期望的客單價。沒經驗時,別玩太大的店。可以等到賺錢,再去開一間更大的店。有時單價不高的小型特色店,就可以在期初規劃未來要如何發展成品牌連鎖店。
特色產品
別陷入自己的理想世界,研發產品要能符合一群穩定且有購買需求的顧客。品項也別太多,重點在賺錢,不在於比賽品項數,有獨門拳頭產品〔註:Hit Products。指有助於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效益的產品〕比較重要。門市商品組合很重要,「名品」與「常用品」往往具有吸引顧客的作用,等顧客進門後,再去帶動其他產品的銷售。
如果做商品代理經銷或通路連鎖,則是比誰的採購力與企劃力強。能採購到成本低且好賣的貨,生意自然好。誰的企劃能力強且集客力高,業績就容易達標。倘若是餐廳門市,更別把菜單搞得太複雜,創新或獨門菜很重要。沒有大資本與大規模前,就別輕易走低單價。
形象定位
很多創業者會被「定位」兩個字混淆,搞到生意難做。你可以形象鮮明,但別把客群定位得太狹窄。千萬記住,消費者不會照三餐來光顧,多數也不會天天來消費,你需要更多更廣的客群來支撐你的店。
一家新店面,一定要能讓消費者在經過時,第一眼就看到。更重要的是,要能吸引顧客進門消費、累積口碑、促進再次回購,進而向親朋好友推薦。如果你以年輕族群為目標,那網路口碑的傳遞效益會最快。
門市品牌形象,包括你的形象設計、LOGO、命名、招牌、空間裝潢設計、菜單、DM、店卡、產品包裝、提袋與官網等,在顧客第一眼看到直到消費離開後,都要讓我們的品牌形象深刻地烙印到他的腦海中。
設計裝潢
門市的裝潢設計,好用比好看重要。初期就要考量未來營運的需求,包括耐用、好整理、容易清潔與維護保養等。投資過多硬體往往是浪費。一般建置門市的資金預估最多三年內要能回收,如果投資過多,業績再好都難以回本。
裝潢設計要考慮形象特色跟空間格局,客單價高,可以提供舒適的空間感。若是營運要增加週轉率,那現場看似擁擠,反而有點熱鬧,不是壞事。有關營業的準備、接待、消費、結帳、離場等動線安排,都要列入考量。盡量找有經驗的廠商協助,光是選對材料與設計方式,對資金與成本維護,都會有不小的影響。
特色小店
消費者很容易喜新厭舊,加上競爭門檻低,單一小店不管多有特色,都會越來越難存活。有些老店能夠存活,多數不是早累積足夠客群,就是店面是自己,少了租金的壓力。
本文節錄自:《跟連鎖經營顧問學開店創業》一書,陳其華著,寶鼎出版。